主页 > 句子说说 > 正文

精选有关孝道的感人故事200字80句

2023-09-03 19:03:03 来源:海螺个性网 点击:

有关孝道的感人故事

1、有关孝道的感人故事100字

(1)、过了一个多小时后,村里来电了,但卢先生没有回家,而家人也不以为意,都知道他在陪母亲,却没想竟是出了事。

(2)、20多天前,卢先生的父亲刚过世,之后,卢老太都是一个人住。

(3)、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

(4)、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5)、董永少年丧母,与父亲董公相依为命。年龄稍微长大一点后就下田劳动来赡养父亲。董永因为家里贫穷经常帮人做工谋生。农活忙的时候,他常用小车推着多病的父亲到田头树荫下,边做农活边照应董公,邻里乡亲都夸他是个大孝子。

(6)、罗光志照顾母亲和学习两不误。“他的成绩很优秀,一直处于年级前列,他是我遇到的最刻苦好学的孩子!”罗光志的班主任杨恩学说。罗光志还是个热心助人的好孩子。他担任班上的劳动委员,非常热爱集体,每天把班级卫生值日安排得有条不紊,坚持把班上的桌凳摆的整整齐齐,把讲桌、黑板檫得干干净净。如果当天值日的同学有事,他都会帮同学值日。周围的人都被罗志光的行为感染,对他竖起了大拇指。“我一直有个梦想,就是当一名医生,能让母亲重新站起来,然后,我们一家人去旅游!”当被问到有什么理想时,罗光志满怀信心地说。让我们祝福这个小男子汉,实现自己的梦想。2014年,罗光志同学被评为贵州省美德少年。

(7)、虞舜,瞽瞍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嚚,弟象傲。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8)、当电梯门打开的时候,我看见了惊心动魄的一幕,一位老奶奶被电梯里的人给推到了,看情势不对,我正要上去搀扶,就被老奶奶旁边的青年给让了去,老奶奶很感谢青年,一定要让他尝尝自己买来的新鲜水果,青年不好意思,但还是接受了,我心满意足的看着这个美妙的场景,静静地离去,还与爸爸说:“今天的收获是多么的大,让自己知道了这美好的事。”虽说这件事不是发生在奶奶自己孩子的身上,可是这个场景却是像自己的孩子在搀扶摔倒的老母亲,这是多么的美好啊!我还在一位女护士那里听到一个小女孩为陪伴自己住院的妈妈,竟三天三夜都没合眼,就为了看母亲何时醒来,奇迹是她母亲在第四天就突然醒过来。

(9)、同样让我们感动的还有“京博”杯山东省第一届孝善人物的故事。4月4日11:08-12:让我们守到电视机前,山东电视台公共频道将播出“京博”杯第一届山东省孝善人物颁奖典礼,11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会触动你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10)、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11)、回家之后,却发现父亲末死,只是怕他投了强盗而诈死招他回来。

(12)、不像现在,可以开电热毯、开暖气,那时候他只能用自己的身体。

(13)、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14)、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15)、很多老人因为年事已高或者身体羸弱,出门就医多为不便,有些甚至延误了病情。有了家门口的义诊,无疑是为他们解决了烦恼。在现场,中医专家们耐心地为老人们诊脉,得到了大家的拥趸。

(16)、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二斗白米,牛蹄一个,以示敬意。

(17)、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18)、去年12月初,母亲重病突然加剧,离开了人世。

(19)、对于孝道教育,我们历来不反对,关键是怎么去讲给孩子听。为什么不可以用正常的,古代先贤孝顺的故事去正面引导,非要用像《二十四孝图》中《郭巨埋儿》《尝粪忧心》这一类去吓唬天真可爱的小孩,正如鲁迅所说“要使孩子的世界中,没有一丝乐趣。”

(20)、报告会由山东省关工委、省委老干部局、省文明办、省妇联联合举办。山东老年大学原副校长、校关工委副主任刘俊奇作为报告团5位成员之倾情讲述了传承良好家教家风,带头创建文明家庭的感人故事,引起听众的强烈反响。

2、有关孝道的感人故事200字

(1)、2011年9月,罗光志的母亲不幸摔成瘫痪。从此,在父亲外出务工时,罗光志就承担起给母亲做饭喂药、洗脸洗脚、端屎倒尿、翻身擦背的重担。当被问及照顾母亲辛苦不辛苦时,罗光志一脸诚恳地说道:“爸爸在外面打工,我就是家里唯一的男子汉,照顾妈妈是我的责任,再苦也要做。”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农忙时,罗志光帮父亲担粪、运粮、搬煤、做各种农活和家务,胳膊、手、肩膀上都磨出了老茧。寨邻老幼都夸赞他:“每次看见别的孩子在外边玩耍,光志一放学就往家里赶,伺候他母亲,我们是又爱又心疼啊。”

(2)、我们需要一种爱的教育,而这种爱,要在每个人心中生起来。

(3)、舜修补谷仓顶的时候,在谷仓下面防火,舜拿着两个斗笠跳下来逃掉了。舜在挖井的时候,他爹和他弟弟往井里填土,舜挖地道又逃掉了。此后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这样的行为感动了天帝。

(4)、宋江杀了阎婆惜之后,流浪江湖,在清风山上聚起了霹雳火秦明、小李广花荣、镇三山黄信、锦毛虎燕顺、白面郎君郑天寿、矮脚虎王英六条好汉,带着他们去投奔粱山。

(5)、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6)、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7)、0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8)、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

(9)、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10)、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11)、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12)、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

(13)、后来他向袁术行礼告辞,叩头的时候,怀里滚出三个蜜橘来。袁术大笑道:“你吃了不够,还要拿呀?”他回答说:“我没见过这么好的蜜橘,舍不得吃,想拿给母亲尝尝。”

(14)、平时老师都很心疼余虽,弟弟有时哭闹了,老师就送些零花钱给弟弟,或是号召全班同学谁有糖果谁就主动送给弟弟,并在班上说余虽的弟弟就是“全班同学的弟弟”,这样能够求得许多课堂的安宁。

(15)、“我公公白手起家,一辈子都在打拼,现在家里生活好过了,但他自己很节俭,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却给我们最好的。他辛辛苦苦了一辈子,都还没来得及享福,就走了。”张女士说,卢先生有个女儿在北京,之前搬了新家,因为卢先生夫妇都还没去过北京,她便给他们订机票,让他们去北京走走,散散心。“在他出事前刚刚订了机票,我公公也很高兴,但这一张机票永远也不可能兑现了。”

(16)、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17)、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18)、这其中,较常见的,使用炭炉火锅吃涮肉时,木炭在燃烧不全时最易产生一氧化碳,再加上寒冷季节家里多关门闭窗,室内通风不好,因此极易发生中毒。而漳州此前也发生过在密闭的空调房吃碳烤鱼的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19)、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20)、周朝人闵损自幼丧母,父亲又娶继母进门。继母因为又生了两个儿子,于是经常虐待闵损。冬天,继母给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闵损穿的是用“芦花”做的棉衣。

3、有关孝道的感人故事名称

(1)、到了冬天,他害怕父亲着凉,就先钻到冰冷的被窝里,用身体温热被子后,再扶父亲上床睡下。

(2)、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3)、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4)、到了夏天,为了使父亲晚上能很快入睡,他每晚都先把凉席扇凉,再请父亲去睡。黄香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孝心,也使他做人、求学上有所成就,后来他当上了以孝闻名的好官,人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被列为“二十四孝”之一。

(5)、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6)、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两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7)、懂事的哥哥看到了家庭的困苦,初三毕业就辍学外出务工,从此,照顾家庭的重担,就落在了这个年仅14岁女孩柔弱的肩膀上,家中主要靠种地为生,有时她也会挤出点时间上山挖草药换一点微不足道的收入来贴补家用。当她看见别人家用马来驼游客上石林可以赚一些收入,于是每到周末就向邻居家借来马鞍子,用自己家的马驼游客上石林游玩,近两公里的山路一次收入10元钱,但是佳丽觉得已经不错了。奶奶身体不好,长期劳作导致双手变形、腰椎疼痛,重点的东西都拿不了,每个星期天小佳丽都要给奶奶背水把水缸背满,准备一些生活必须品。小小年纪的她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享受着快乐的时光,却把家庭的重担放在自己柔弱的肩上——上山背洋芋、背苞谷,在家背水、喂牲口,去地里割草喂猪都是她经常做的事情。周末晚上睡觉前,还要为生病的奶奶捶背,洗脚,尽自己所能为奶奶减轻病痛的折磨。多年以来,面对生活的一切磨难,她没有选择放弃,总是跌倒了又爬起来继续向前走。

(8)、一日,父亲因为要出门,便打发闵损去牵车。因为闵损牵车时寒冷打颤,不慎将绳子散落在地上。因此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顺着被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

(9)、遇到周末赶集日,她早上起来和养母吃完早餐,就烧水帮养母洗头。她会买些养母爱吃的饼干,还会挑一件小礼物送给养母。

(10)、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11)、2011年9月,罗光志的母亲不幸摔成瘫痪。从此,在父亲外出务工时,罗光志就承担起给母亲做饭喂药、洗脸洗脚、端屎倒尿、翻身擦背的重担。当被问及照顾母亲辛苦不辛苦时,罗光志一脸诚恳地说道:“爸爸在外面打工,我就是家里唯一的男子汉,照顾妈妈是我的责任,再苦也要做。”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农忙时,罗志光帮父亲担粪、运粮、搬煤、做各种农活和家务,胳膊、手、肩膀上都磨出了老茧。寨邻老幼都夸赞他:“每次看见别的孩子在外边玩耍,光志一放学就往家里赶,伺候他母亲,我们是又爱又心疼啊。”

(12)、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

(13)、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14)、有一天,小孙子拿了一块木块正用小刀刻着,其父母问他在干什么,“我要做一只木碗,等你们老了用呀~”听到这话,儿子和媳妇相互对视了一会儿幡然醒悟。从此,他们对老人越来越孝顺。

(15)、遇到周末赶集日,她早上起来和养母吃完早餐,就烧水帮养母洗头。她会买些养母爱吃的饼干,还会挑一件小礼物送给养母。

(16)、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17)、有些可勉力仿效,如"百里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桔"之类,"尝粪忧心"有用吗?而"哭生竹笋”可疑"卧冰求鲤"有性命之虞了。最不解和反感的,是"郭巨埋儿"和"老莱娱亲"两件事。

(18)、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19)、但现实就是这样残酷,母亲走后,家里只有爸爸和余虽能够照看弟弟和妹妹。可爸爸要做的事情很多,作为姐姐的她必须担起母亲的这份重托。

(20)、孔子的弟子有子曾经在《论语》中有言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翻译过来是说:“做人,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而喜好冒犯长辈和上级,是很少见的;不喜好冒犯长辈和上级,而喜好造反作乱的人,是没有的。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就产生了。所谓‘孝’ ‘悌’,可为‘仁’的根本吧。”所以儒家思想中认为“孝”“悌”是“仁”的根本,非常重要。

4、有关孝道的感人故事列举两个

(1)、郯子是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猎人看到了他以为是麋鹿,想射杀他,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免除了被误杀的危险。

(2)、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3)、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4)、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

(5)、母亲在弥留之际握着小余虽的手,一手指指身边的弟弟和妹妹,她竭尽全力地想说着什么,但最终还是无力地什么也说不出来,就这样的永别了。小余虽深知母亲临终前的永远托付是什么——那就是照顾好弟弟和妹妹。毕竟弟弟才有一岁半,妹妹才刚满半岁……

(6)、汉文帝时期,有个人名叫淳于意。曾拜齐国著名的医师杨庆,学得一手好医 术。曾出任过齐国的仓令一职。师傅去世后,淳于意开始弃官行医。因为个性刚直,在行医时不小心得罪了一位有权势的人。导致自己遭受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

(7)、据第175医院的医生介绍,引起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来说,劣质煤燃烧、吸烟、汽车排放尾气是一氧化碳气体的主要来源。

(8)、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

(9)、生于鲁昭公六年,卒于鲁哀公八年,比孔子小15岁。他出身贫寒,生母又过早去世。为家境所迫,很小就从事体力劳动,经常随父亲驾车外出谋生,过着十分清苦的生活。后来拜师孔子,成为孔子“仁”“德”理想的忠实推行者和积极宣传者,以孝行名闻天下。

(10)、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11)、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12)、一晃十几年了,父母无私养育我十几年,我想,也应该轮到我报恩了。

(13)、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四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14)、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15)、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16)、最后一个《尝粪忧心》更离奇。黔娄为了知道父亲病情如何,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居然还能尝出“味甜”,并以此推断父亲病重。读了这个故事,我直接怀疑编故事的人精神错乱。

(17)、兰园馆此次义诊的医生有内科的赵豪先医师、陈德娜医师、吴国英医师、田艺医师,皮肤科的傅丽珍医师,针灸推拿科的周伟成医师,他们将浓情传递给艮山门社区的居民们,也将弘扬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构建新型养老文化风向作了最好的诠释。

(18)、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沁阳一带)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

(19)、六年前开始,田应志的父母就常年在外务工,家里的3亩旱地、4亩水田几乎是靠田应志利用周末和假期来打理。

(20)、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