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句子说说 > 正文

精选韩非子自见之谓下一句136句

2023-08-02 12:12:31 来源:海螺个性网 点击:

韩非子名言名句大全自见之谓

1、韩非子自然观

(1)、千里大堤,狂风巨浪未能移其毫厘,可谓牢不可破。

(2)、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君主维修丧失转而要仰仗臣下了)

(3)、10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韩非子·二柄》

(4)、兼相爱,交相利。(既爱自己也爱别人,与人交往要彼此有利。)——墨子

(5)、译文:大凡人的本性,都是观点相同的就相互肯定,观点不同的就相互反对,说明∶君主应使臣下的是非取舍同于自己的意志。

(6)、“明君无为于上,群臣竦惧乎下”(明君在上面无为而治,群臣在下面战战兢兢地办事)–––––––中国古代,患官场精神病的人肯定很多。

(7)、群臣守职,百官有常;因能而使之,是谓习常。(群臣恪尽职守,百官行事有法可依;君主根据他们的能力加以任用,这就是遵循常规。)

(8)、不赦死,不宥刑,赦死宥刑,是谓威淫。(不赦免死刑犯,不宽宥应受刑罚之人,赦免和宽宥都是权力的滥用。)

(9)、听其臣而行其赏罚,则一国之人皆畏其臣而易其君,归其臣而去其君矣。(那么过重民众就会敬畏掌权的大臣二轻视君王,于是也就会归附大臣而与君离心离德了。)

(10)、1安利者就之,危害着去之,此人之情也。(能够安逸或得利,人们就会接近;有危害和祸患,人们就会远离。这是人之常情。)

(11)、尧不能独成,乌获之不能自举——《韩非子·观行》

(12)、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君子不用水为镜子来照自己,而用贤人为镜子来照自己。)——墨子

(13)、译文:刑罚轻并非是仁慈,诛罚重也并非暴戾,只是适合现实情况而已。

(14)、使事不相干,故莫讼;使士不兼官,故技长;使人不同功,故莫争。(使臣下所任职务不相干涉,相互之间就不会发生诉讼;使一个人不兼任多个职务,就能令其充分发挥才干;使臣下建立功绩不同,就不会发生争执。)

(15)、再细小的奸邪行为都不容发生,这就是私人告密和连坐受刑所起的作用。

(16)、“明主之道;一人不兼官,一官不兼事;”(英明君主的治国之道是;一个人不兼任其它官职,以防越位;一个官吏不兼管其它事情,以防侵权)––––––如何防止越权、僭位,是韩非子理论的核心之一。

(17)、善之生如春,恶之死如秋,故发劝极力而乐尽情,此之谓上下相得。

(18)、“探其怀,夺之威。主上用之,若电若雷”(探测臣子的意图,剥夺他的权势。主上使用杀伐大权,要象电闪雷鸣般迅速猛烈)–––––––臣民的性命不如狗,随时可能掉脑袋。朱元璋时,臣子上朝,都哭着与妻儿洒泪而别。

(19)、1狠刚而不和,愎谏而好胜,不顾社稷而轻为自信者,可亡也。(固执凶悍而不谦和,刚愎自用,不顾国家安危而我行我素,有可能会亡国)

(20)、“峻法,所以禁过外私也;严刑,所以遂令惩下也”(峻法是用来禁止过失、排除私心的,严刑是用来执行命令、惩罚臣下的)

2、韩非子自见之谓下一句

(1)、1夫曰∶“言语辩,听之說,不度于义”者,必不诚之言也。(所谓“言语动听,令人高兴,却不合乎常理”的话,必定是不可信的话。)

(2)、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恶。——《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3)、越王好勇而民多轻死;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韩非子·二柄》

(4)、此名句的深层意义是在强调学习或做事要用志不分,专心不二。金庸小说里有左右互搏术,周伯通、郭靖都精通此道,不过毕竟是小说,现实中有这样的人吗?

(5)、“偏借其权势,则上下易位矣。此言人臣之不可借权势也”(大权旁落,于是君与臣的位置发生变化。这就是说,不能将权势让给大臣)––––––一个“权”字,一个“官”字,中国人最为觊觎,最为看重,十二分地垂涎欲滴。

(6)、译文:眼睛失去了镜子,就无法端正面目;人失去了大道,就无法解开自己的迷惑。

(7)、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不被小事妨害自己的长处,所以能取得大名;不过早显示自己的才能,所以能成就大业)

(8)、译文:智者对圣人进言,也未必得当而被采纳。

(9)、1无功贵而劳苦贱,如是则下怨。(毫无功绩者得富贵,尽心竭力者贫贱,如此就会使臣民怨恨在心。)

(10)、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现在想要用先王的法度来这里当今的臣民,和守株待兔是一样的)

(11)、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具体事务交由各级负责人去执行,而君主应保证中央权力的巩固。只要君主能在准确把握全局,那么四方的臣民就会效劳)

(12)、《韩非子》书中记载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这些生动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隽的哲理。

(13)、不仔细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就不能够洞察隐私真情。

(14)、译文:千里马只是偶尔会出现,所以获利很慢;二劣马很常见,所以获利快。

(15)、译文:君臣上下以怒对怨,对双方来说都是一种危机。

(16)、故至治之国,有赏罚而无喜怒。(所以治理的最好的国家,赏罚分明而民众没有怨恨)

(17)、君主隐藏自己的好恶,才会得见臣下的本来面目;抛去旧有的成见,不显露自己的智慧,才会让臣下各守其职。

(18)、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群臣本来的面目显现出来,那么君主就不会收到蒙蔽了)

(19)、有小聪明的人不可让他参与谋划大事,只忠主子不忠国家的人不可让他掌管法制。

(20)、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3、韩非子名言名句大全自胜之谓

(1)、译文:道就像水一样,落水者喝多了就会死,干渴的人喝得适量就会生存;又像兵器一样,愚笨之人用阿里泄愤会招致祸端,圣人用来诛伐暴徒机会为民造福。

(2)、1内外相应也,言行相称——《韩非子·解老》

(3)、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避匹夫。(施加刑罚不回护大臣,施以奖励不忽略平民)

(4)、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韩非子·显学》

(5)、译文:不被小事妨害自己的长处,所以能取得大名;不过早显示自己的才能,所以能成就大业。

(6)、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韩非子·说林上》

(7)、“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把人民当作动物,像训练猴子、海豚,只行赏罚而已。人民皆是没有尊严的。

(8)、处理各种各样繁多的事务,在于周围四方的臣民,而国家的最高权力要掌握在君主一人手中。

(9)、译文:火的形态看起来是严酷的,所以很少有人被灼伤;水的形态看起来是柔弱的,所以经常有人淹死

(10)、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韩非子·喻老》

(11)、“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龙作为一种动物,柔顺时可骑着玩。但它的颈下长有一尺长的逆鳞,如果有人触动了它,就会伤人。君主也有逆鳞,游说的人如果能不触犯君主的逆鳞,则离成功差不远了)––––––有多少忠臣因触龙之逆鳞而亡!魏征、海瑞算是侥幸逃生的极少数人。彭德怀又如何?中国社会只能产生溜须拍马的人。

(12)、“奸不容细,私告任坐使然也。”(再细小的奸邪行为都不容发生,这就是私人告密和连坐受刑所起的作用)–––––––明王朝皇帝学习韩非子,大搞特务行经,建立了锦衣卫、东厂、西厂之暗探组织。

(13)、是其所谓非,非其所谓是,此之谓大惑。——《吕氏春秋》

(14)、圣人之道,去智去巧。智巧不去,难以为常。(圣人处世,是不需要智虑与机巧的。因为不抛弃智虑机巧,就很难维持长久。)

(15)、凡是德都是正因无为而聚集,因无欲而成就,因不思而安稳,因不用而牢固。

(16)、1言之为物也,以多信。(言语这东西,说多了就有人相信)(说明∶谎言重复了一千遍就变成了真理)

(17)、知术之人为工匠也,不得施其技巧,故屋坏弓折;知治之人不得行其术,故国乱而主危。(懂得方法的人做工匠,却不能自由施展技巧,所以造出的房屋会倒塌,制出的弓会折断;懂得治理国家的人无法推行他的方法,所以国家就会

(18)、祸难的产生是由于心生邪念,而所以产生邪念是受了欲望的诱惑。

(19)、译文:沉迷于华丽却毫无价值的辞藻,国家有可能灭亡。

(20)、10凡德者,以无为集,以无欲成,以不思安,以不用固。——《韩非子·解老》

4、韩非子的名言自见之谓下一句是什么

(1)、译:一个人右手面圆形,左手又要画方形,那么一定不能同时画好两种形状。

(2)、私行胜则少公功。——《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3)、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墨子

(4)、译文:没有绩效的人受到奖励,那么就会导致财物匮乏而民众抱怨。

(5)、译文:欲望的心理不除去,就会、给自身带来忧患。

(6)、“臣主之利相与异者也。何以明之哉?曰:主利在有能而任官,臣利在无能而得事;主利在有劳而爵禄,臣利在无功而富贵;主利在豪杰使能,臣利在朋d用私”(君与臣得利益是相反的,何以见得?答:主上的利益在于尊贤使能,而臣子得利益在于无能而任官;主上的利益在于按功行赏,而臣子的利益在于无功受禄;主上得利益在于使用能人,而臣子的利益在于结d营私)––––––韩非子认定君臣之利异,所以,君主要警惕臣下的一举一动。君臣关系成为虎狼关系。

(7)、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以邀君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

(8)、“木之折也必通蠹,墙之坏也必通隙。然木虽蠹,无疾风不折;墙虽隙,无大雨不坏。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以为亡征之君风雨者,其兼天下不难矣”(树木的折断一定是通过蛀蚀,墙的崩塌一定是通过裂缝。然而树木虽有蛀蚀,没有疾风是不会折断的;墙虽有缝隙,没有大雨是不会倒塌的。强国的君主,如果能运用法术作为急风暴雨去摧毁已有灭亡征兆的国君,那么兼并天下是不难的)––––––韩非子主“霸道”,认为,灭敌国必以急风暴雨,兼并天下必以强大兵势。他没有儒家、道家、兵家的心战、战胜而不失人心、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王道”思想。

(9)、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10)、译文:那么过重民众就会敬畏掌权的大臣二轻视君王,于是也就会归附大臣而与君离心离德了。

(11)、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韩非子·六反》

(12)、1同事之人,不可不审察也。(采取同样行动的人,不可不加以审查[可能有不同的原因])

(13)、译文:依仗盟国的强大而怠慢邻国,依靠强大的靠山来欺侮其它国家的,有亡国的可能。

(14)、译文:下等的君主尽自己的才能,中等的君主能够竭尽他人的力量,上等的君主能够竭尽他人的智慧。

(15)、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

(16)、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法一定要让人明了,而术一定不能被人觉察)

(17)、“人主之道,静退以为宝”“故明主观人,不使人观己”––––––(旧)中国的统治者学习了老子的静退治国之术以及韬光养晦之术。所以,个个都是阴谋家。

(18)、“术者,藏之于胸中,以偶众端而潜御群臣者也。故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术是藏于胸中,以处理各种事宜而且暗中操纵群臣的权术。所以,法越公开越好,而术则不要显露出来)“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权术就是,根据能力授予相应的官位,按照名位而责求实际的功效,稳操生杀予夺的大权,约束群臣的有能力者)––––––韩非子法家的核心是“术”,即阴谋权术。其术五花八门,堪称中国一绝。

(19)、举荐外人时不回避自己的仇人,举荐亲信时不回避自己的孩子。

(20)、糟糠不饱者不务粱肉,短褐不完者不待文绣。——《韩非子·五蠹》

5、韩非子至理名言

(1)、欲成其事,先败其事。(事情有时候要做成他却往往要先败坏它)

(2)、故势不便,非所以逞能也。(所以,当形势不便时,是不应该逞强的)

(3)、译文:营私舞弊之风盛行,臣下就不能尽职为君效力了

(4)、1奸不容细,私告任坐使然也。——《韩非子·制分》

(5)、1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听信旁人的言语而亲近我的,必定还会因为听信别人的言语而责怪我。)

(6)、保持虚静无为的状态,往往会从隐蔽的角度得知他的行为漏洞。

(7)、庸人之目,见利而不见害,见得而不见失。——(清)张伯行

(8)、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韩非子·五蠹》

(9)、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之不足也。——《韩非子·说林上》

(10)、1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韩非子·二柄》

(11)、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喻老》

(12)、“安危在是非,不在于强弱;存亡在虚实,不在于众寡”––––––韩非子一向以“霸道”、“强权”称世,竟然突然讲究起是非、虚实来了。

(13)、“人主使人臣虽有智能,不得背法而专制(违法而专权);虽有贤行,不得逾功而先劳(抢功而代劳);虽有忠信,不得释法(放弃法律)而不禁,此之谓明法”––––––韩非子为统治者想方设法,绞尽脑汁,提供对付大臣的招数,最后自己也覆灭其中。

(14)、不知味者,以芬香为臭;不知道者,以美言为乱耳。——(汉)桓宽

(15)、译文:过于宠溺臣下,法令就难以确立。缺乏威严就会被臣下欺凌

(16)、1散其d,收其余,闭其门,夺其辅,国乃无虎。(粉碎朋d,逮捕余孽,阻塞奸佞行事的途径,铲除其朋d,国家才不会出现恶虎。)

(17)、1好以智矫法,时以行杂公,法禁变异,号令数下者,可亡也。(喜欢凭借自己的聪明擅自更改法令,是海沧因私事而扰乱公务,法令朝三暮四屡次更改,国家有可能灭亡)

(18)、故明主使法择人,不自举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所以明君依据法令来任用臣下,而非随意任用;依据法令评定功绩,而非随意评定。)

(19)、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越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且怨。——《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20)、而他们将所观察到的自然规律转化为人类社会上的一种政治哲学。这种政治哲学又被运用在实际的律法体系中,成为一条条的法令,要人们仔细地連守。

(1)、冬日之闭冻也不固,则春夏之长草木也不茂。(如果冬天封冻得不够彻底,那么春夏的草木也不会茂盛生长。)(说明∶事先将危害国家的一切不良因素扼杀在萌芽状态)

(2)、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华夏族,韩国都城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人,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韩非被誉为最得老子思想精髓的两个人之一。

(3)、1大心而无悔,国乱而自多,不料境内之资而易其邻敌者,可亡也。(狂妄自大而不思悔改,国内混乱而自我夸耀,不理解本国实力而轻视邻国并与之为敌的,有亡国的可能。)

(4)、1唇亡而齿寒。(嘴巴没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

(5)、“故当今之时,能去私曲(谋私利的歪门邪道)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能去私行(谋私行为)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中国政治、文化都是否定“私”和“私利”的,而现代政治则是肯定、引导和监督私欲的。

(6)、刑过不辟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

(7)、木头折断定是因为有蛀虫钻的洞,墙体倒塌定是因为里面有缝隙。

(8)、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韩非子·说难》

(9)、1偶参伍之验以责陈言之实——《韩非子·备内》

(10)、当初,秦国并未受其他诸侯国的注意,因为秦人多为游牧民的习性,并且按着自已的步调生活,对于“政府”并未太过重视。商鞅到了秦国见到了这样的情形,认为是政府没有建立起一套令人民信任的法令所致。首先,他在城门贴告示重金悬赏勇士,而且也依约定给了重赏,几次下来,人民对于秦政府产生了信任感,而目大多数的人民也慢慢习惯商鞅的新法。 

(11)、译文:废弃常理而尊崇贤者就会导致国家混乱,舍弃法律而任用智者就会导致国家危亡。所以说∶要依法而行而不能听信贤能之士。

(12)、1交众与多,外内朋d,虽有大过,其蔽多矣。(臣下广泛结交,朝中内外均有朋d,那即使他们犯下大罪,君主也会被蒙蔽过去)

(13)、韩非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集于一身,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将老子的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韩非是韩王之子,荀子的学生,李斯的同学。著有《韩非子》一书,共五十五篇,十万余字。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思想。

(14)、译文:治理国家就好像洗头发一样,即使是洗掉了一些头发,也一定要洗干净。因脱落的头发而惋惜,却忘了新发会因此而生长,这就是不懂得权衡利弊。

(15)、一手独拍,虽疾无声。(一只手击掌,即使再用力也不会有声音)

(16)、1计功而行赏,程能而授事——《韩非子·八说》

(17)、1以积怒而御积怨,则两危矣。(君臣上下以怒对怨,对双方来说都是一种危机。)

(18)、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偏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意志不坚强的,智慧一定不高;说话不讲信用的,行动一定不果敢;拥有财富而不肯分给人的,不值得和他交友;守道不坚定,阅历事物不广博,辨别是非不清楚的,不值得和他交游。)——墨子《墨子·修身》

(19)、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韩非子·大体》

(20)、置身事外,才会看清真相;保持冷静,才能制定出行动原则。

(1)、译文:不能亲近贤明的臣下,也不偏爱颇具才干之士。说明∶只保持工作关系,防止工作以外的关系,以免形成不良裙带、d群

(2)、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所以君主亲自掌握赏罚之权,那么群臣就会畏惧他的刑罚而追求他的奖赏了。)

(3)、译文:不懂得战争,而以仁义自居者,有亡国的可能。

(4)、1凡人之大体,取舍同者则相是也,取舍异者则相非也。(大凡人的本性,都是观点相同的就相互肯定,观点不同的就相互反对。)(说明∶君主应使臣下的是非取舍同于自己的意志。)

(5)、以肉去蚁蚁愈多,以鱼驱蝇蝇愈至。——《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6)、所为夫妻,没有血缘之亲,相爱就亲近,不爱就疏远。

(7)、“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治国的手段)具(具备)矣”––––––法家虽赏罚并用,但赏为表,罚为里。(古代)中国的法就只是刑法,没有保护人民权利的民法。

(8)、译文:狂妄自大而不思悔改,国内混乱而自我夸耀,不理解本国实力而轻视邻国并与之为敌的,有亡国的可能。

(9)、1呐者言之疑,辩者言之信。(不善言辞的人所说的话就会令人生疑,而能言善辩的人所说的话就会令人觉得可信)

(10)、1善为吏者树德,不善为吏者树怨。——《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11)、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亡。——《韩非子·饰邪》

(12)、译文:法律不能逢迎权贵,就像墨绳不能迁就弯曲一样。

(13)、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快,苦则求乐,辱则求荣,生则计利,死则虑名。

(14)、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如果是君主所厌恶的,那么群臣就会将其隐匿起来;如果是君主所喜好,那么群臣就会弄虚作假来迎合)

(15)、1上失扶寸,下得寻常。(君主有一点疏忽,臣下就会得到成倍的利益。)

(16)、故视强,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思虑过度,则智识乱。——《韩非子·解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