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句子说说 > 正文

精选成语典故文言文50个72句

2023-08-10 11:51:01 来源:海螺个性网 点击:

成语典故文言文

1、成语典故文言文加翻译

(1)、解释: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

(2)、A.今者臣来臣:我       B.方北面而持其驾北面:向着北方;面向北方

(3)、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4)、等船靠岸,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剑。船已走了很远,而剑却没走,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2郑人买履(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5)、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6)、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

(7)、C.我欲之楚之:往,去    D.吾用多用:用处

(8)、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9)、王清铭老师写福建省中考作文“学习与性格”:《腹有家国气自华》

(10)、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

(11)、D (1)反归取之(代词,代尺码。)(2)何不试之以足(代词,代鞋。)

(12)、炎热的八月暑假,在家用一种静谧祥和的人生态度,学习经典原著古文名篇,总是这个大时代里弥足珍贵的感动!

(13)、五代时诗僧贯休,七岁出家,苦节峻行,颇负诗名。吴越钱缪称王后,贯休以诗投偈。诗云:“贵逼身来不自由,几年辛苦踏林丘。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寒霜十四州。莱子衣裳功锦窄,谢公篇咏绮霞羞。他年名上凌烟阁,岂羡当年万户侯!”

(14)、曾子说:“妻子,可不能跟他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现实教育的方法。”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文言文成语故事2:狐假虎威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5)、支持小达人、爸妈网点读笔、卡米笔、卷之友笔。

(16)、“守株待兔”、“滥竽充数”……这些成语的出处,来自先秦寓言,字数很少,故事感很强,让孩子容易理解和积累。

(17)、出处:《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 

(18)、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9)、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棵大树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断了,蹬蹬腿就死了。这个农夫飞快的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

(20)、(解释):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2、成语典故文言文50个

(1)、出处:《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2)、解释: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

(3)、出处:《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4)、(正音)一;不能读作“yí”;粟;不能读作“lì”。(辨形)粟;不能写作“栗”。

(5)、古文不只是字词的游戏,还有历史人物、朝代更迭、汉字起源演变……

(6)、立足课标和教材,精选成语典故,讲解贴近儿童生活,有学有练,深入浅出,兼具趣味性和故事性。每天一课,帮你打开文言学习的大门。

(7)、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不可救药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8)、解释: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局势败坏无法逆转。

(9)、卧薪尝胆——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10)、出处:《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11)、未几,陈果为隋所灭。公主被隋朝重臣越国公杨素所获,极受恩宠。德言流离至京城,遇一仆在街头叫卖破镜,正与自己藏的半边契合。就题诗道:“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

(12)、宋文帝接位后,将他召回京城做官,把他的诗作和书法赞为“两宝”。谢灵运更加骄傲了,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13)、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原因,赵奢说:“战争,是事关生死的境地,但赵括把它说得轻而易举。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做将军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他担任将军,那么毁掉赵国军队的一定是赵括。

(14)、出处:《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5)、“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16)、(1)禹:夏代帝王,原是部落联盟领袖,传说他治洪水有很大功绩。稷(jì):周人的始祖,相传做过尧的农官。平世:太平时代

(17)、出处:《论语·泰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8)、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

(19)、出处:《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20)、D  A有的人,有时B用C的,到D来,但是

3、成语典故文言文有哪些

(1)、秦王得知燕国派人来献两样他最需要的东西,非常高兴。在都城咸阳宫内隆重接见。荆轲捧着装有樊於期头颅的匣子走在前面,秦舞阳捧着装有地图的匣子跟在后面。

(2)、出处:《论语·庸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3)、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 距离           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         反-返(返回)  

(4)、出处:《论语·微子》:“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5)、材料作文“鲁班门前弄大斧”写作指导与同题作文导写

(6)、出处:《论语·为政》:“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7)、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做,自以为天下无敌。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附近)坚持抗敌。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8)、出处:《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9)、指庄稼出了苗而没有抽穗。比喻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

(10)、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鞋子呢?”他说:“我宁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3黔驴技穷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11)、叶公看到天上的真龙后,吓得魂飞胆破,脸色都变色了,急忙躲起来。原来,叶公喜欢的不是真龙,而是那些画的、绣的、刻的假龙。

(12)、而(连词,表示转折)大姓(大户人家)偿(报酬)怪(奇怪)下列句子中“而”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D)下列句子中“以”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C)匡衡在墙上凿个洞引来了邻家的烛光,翻开书本就着烛光读书。

(13)、日子一久,这个老人和猴子竟然能沟通讲话了。这个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别给每只猴子四颗栗子。

(14)、暑假想让孩子读点古文,打好古文基础,可是陌生、无趣、记忆难,反而让孩子觉得吃力又难学?

(15)、路上听来的,又在路上传说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16)、(释义)增损一字;赏以千金。形容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17)、牛津自然拼读卡,五阶超全单词,点读版,送教材电子资料。

(18)、于是,他经过反复思考推敲,将这两句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因为他认为既然数枝梅花都开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19)、《论语》,一部不朽之作,影响了两千年来的中华文明。书中的许多警句格言,广为流传。而你可知道,出自《论语》的成语典故,竟有110个之多!

(20)、出处:《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4、成语典故文言文及翻译

(1)、出处:《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2)、凿壁借光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翻译: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3)、是叶公非好龙也,夫似龙而非龙也。从前有个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

(4)、鹬蚌相争(yùbàngxiāngzhēng)

(5)、(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6)、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7)、资料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使用,致谢!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8)、出处:《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9)、概括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给你的启示。(不超过30字,2分)

(10)、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1)、出处:《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2)、(出处):《列子·力命》:“生我者也,知我者鲍叔也。此世称管鲍善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