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句子说说 > 正文

精选道德经名句精选117句

2023-07-25 12:41:09 来源:海螺个性网 点击:

道德经经典名句解读

1、道德经经典名句解读及翻译

(1)、道德经是我们祖先的高级智慧,我们自然要了解。

(2)、2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译文)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

(3)、(翻译讲解):塞信私欲的通道,关闭情感的门户,终身不会窘困。

(4)、(名句赏析)愈是让人喜爱的东西,想获得它就必须付出更多;珍贵的东西收藏得越多,在失去的时候,也会让人感到愈难过。

(5)、(翻译讲解):最方正的东西却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贵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最大的声音听不到声音,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迹。

(6)、(翻译讲解):把持拥有得多多的,不如适可而止。锤尖了又从而磨得锋利无比,不可能保持长久。满堂都是金玉,却无法永久的守藏。身处富贵而又骄纵无度,只能自取灾殃。

(7)、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8)、5)为无为,则无不治。(出处)《道德经·第三章》(译文)做那些无为无欲的事,那么就没有什么不能治理的。

(9)、(名句赏析):以正道治国,以奇计用兵,与民休息安定民心才能臣服天下。

(10)、这是老子对“道”作出的总结性论述。“天之道,利而不害”,是老子的自然观。“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是他的政治观。

(11)、初中课本里有更多的背诵古文诗词,孩子也是几乎过目不忘地背下来,更多的时间可以放在理科上了,因为语文除了作业几乎不占用更多的时间了。

(12)、(翻译讲解):当人民不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大乱的威胁将要到来。

(13)、不是四年级开始,而是两三岁就开始了。从童话故事神话故事成语故事,好听的诗词诗歌开始,方法很简单:读给她听,放录音给她听。秘诀是:每天要坚持。

(14)、(感悟)只有由易入难,积少成多,才能成就大事。

(15)、(名句赏析)罪过没有比行私纵欲更为严重的,祸患没有比贪得无厌更为严重的,灾难没有比贪欲必得更为惨痛的。所以说懂的知足知止而心无贪求,才能经常适可而满足。

(16)、(翻译讲解):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

(17)、(解释)委曲才能保全,弯曲才能伸直;低洼会被充盈,破旧才能生新;少取则获得,贪多则迷惑。

(18)、(翻译)能了解别人的人只能叫做聪明,能认识自己的人才能叫做高明。

(19)、当然不能为了应试去读,而是大量地阅读和涉猎,顺便也应了试呢,何乐而不为呢。(当然孩子走国际学校的语文学习我不晓得。)不过,读什么学校,母语得过关吧,大量的阅读也没坏处。

(20)、34)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出处)《道德经·第四十章》(译文)天下的万物都产生于“有”,而“有”却从“虚无”中来。

2、道德经名句精选

(1)、自知自爱,是人的自身修养达到很高境界的体现。

(2)、“孔德之容,惟道是从”是老子对《小畜卦》的领悟。

(3)、(感悟)“所”,意思是处所或地方,这里引申为根基或根本的意思。老子这里所说的“所”指的应是人生的根基。有了人生的根基就会有人生的目的,有了人生的目的就会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因此能够在人生的路上走得长久。

(4)、山海争水,水必归海。只有善于为下,善待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拥戴和支持。

(5)、这个时候孩子是全方位地吸收的,会说话的时候,大人读一句,孩子读一句。不知不觉中孩子就会读,甚至会背了。

(6)、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7)、(名句赏析):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样,水是天地间善的极致,给万物提供滋养,而自己却安居其下而不与之争。

(8)、(名句赏析)事物达到强盛之时,也就走向衰老。物极必反,盛极必衰。

(9)、32)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出处)《道德经·第三十八章》(译文)上德之人,没有故意洛守德,所以自有道德。下德之人,害怕失去德,所以反而没有德。

(10)、只有极个别的朋友坚持读,现在跟我说,多读经典好书和接触大量古诗词,孩子的语文真的帮了大忙了,不用上补习班,不发愁写作文……

(11)、《老子校诂》云:“重谓寡欲自重,轻谓纵欲自轻,二者皆以治身言。静谓清静无为,躁谓急功好事,二者皆以治国言。”

(1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3)、19)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出处)《道德经·第二十四章》(译文)自我夸耀的人不能建立功勋,自高自大的人不能进步。

(14)、15)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二章》(译文)委屈圆转可以使之保全,矫正弯曲可以伸直,低洼可以使之盈满,破旧可以使之更新,少了反而可以得到,多了反而变得疑惑。

(15)、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

(16)、(翻译讲解):善于为将帅的人从不夸逞勇武;善于作战者不轻易冲动发怒;善于战胜敌人的,不与敌人正面交锋,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谦下。

(17)、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8)、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9)、《道德经》也称作《老子》,是道家学派的井底那著作,其内容博大精深,被奉为治国、修身的秘籍宝典。《道德经》中的十句千古名句,品读经典,学习智慧。

(20)、(名句赏析):不只看到自己,便能更明了世事;不自以为是,反而能更彰显自己;不自我夸耀,反而能成就功业;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长期有所长进;因为不争,所以天下都难与之争。

3、道德经经典名句解读大全

(1)、品德高尚的人所遵循的处世原则,是干实事而不与人争高下。

(2)、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3)、缺点,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正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所以,他没有缺点。

(4)、体现了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只有不违背自然,不去强以为意,才能达到目的。

(5)、(翻译讲解):塞信私欲的通道,关闭情感的门户,终身不会窘困。

(6)、(感悟)“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表面意思就是说天道对于众生一视同仁,无偏无私,无厚亦无薄,但上天又常常无意识地暗中帮助善良的人们。

(7)、是以圣人欲上民,以其言下之;欲先民,以其身后之。

(8)、(感悟)天地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以天地体现大道之品格而昭示人类社会。

(9)、现在家里小孩已经初中毕业了,回首十几年的育儿心路历程,除了要让小孩吃好喝好睡好,以身作则给予必要的品德教育外,还有一件事,可以说是全家人配合做了一件事,就是让孩子接触大量的古诗词和经典读本。

(10)、还要抓住黄金期,据科学研究说孩子记忆的黄金时间是6~8岁(这方面的资料大家可以了解下)。不过通过实际情况推测,在8岁之前,我认为孩子的记忆都是黄金时间。

(11)、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道德经·第八章》

(12)、(翻译讲解):要让其收缩,必先让其张大;要使其削弱,就先加强他;要废除他,就先让他兴盛,要想夺取他,就先给予他。

(13)、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出处)《道德经·第二章》(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的标准,于是就有了与之对立的丑;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的标准,于是就有了反面的不善。

(14)、26)知足者富。(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译文)知足的人才是真正富有的人。

(15)、(名句赏析):罪过没有比行私纵欲更为严重的,祸患没有比贪得无厌更为严重的,灾难没有比贪欲必得更为惨痛的。所以说懂的知足知止而心无贪求,才能经常适可而满足。

(16)、(翻译讲解):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五音(铿锵)使人听觉不敏,五味悦口使人口味败坏,驰马打猎使人心发狂,珍贵的财物使人偷和抢。

(17)、第1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18)、4)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三章》(译文)欲图难事,先从易处着手。欲为大事,先于细处起步。天下的难事,必然从容易开始。天下的大事,必然从小处做起。

(19)、一句话:教育孩子,家长先武装自己的头脑吧。(不要整天刷朋友圈,追肥皂剧了,我们的孩子不在朋友圈里呢。)

(20)、解悟:越是在意的东西,就越容易失去;积聚的财物越多,带来的灾祸也越多。所以,只有懂得知足,懂得适可而止的人,才可以长久平安,不会让自己遭受侮辱,置身于险地。

4、道德经经典名句解读

(1)、(译解)天下万物生于(看得见的)具体事物(有),而具体事物(有)由看不见的“道”产生。这是老子关于宇宙观的诊断。

(2)、(名句赏析)过分爱惜名声,必带来大的损伤;过多的积聚财物,必定给自己带来不幸。知足的人就不会遭受耻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给自己带来危险,这样才可以长久平安。

(3)、出自《道德经·第五十四章》。善于建功立业的人不会轻易动摇其意志,善于守住自己功业的人也不会轻易脱离其功业。

(4)、(解释)太满了会溢出,应当适可而止;太冒尖了,难保长久。

(5)、(译文)不认识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盲目乱干、胡作非为,就会出现凶险。

(6)、37)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出处)《道德经·第四十八章》(译文)追求学问,就要求天天都学有所得。而追求大道呢,只是要求每天尽量减少自己的欲望和行为。对自己的欲望和行为减之再减,最后就可以达到无为的境界了。

(7)、解释:了解他人的人,只能算是聪明。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才算是真正的有智慧。能够战胜别人只能算是有力,能够战胜自己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

(8)、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9)、出自《道德经·第一章》。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道,就不是永恒的道。可以形容出来的名,就不是永恒的名。

(1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1)、(名句赏析)天地长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其不是为自己而生存,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12)、遇到天下的难事,一定要从容易的地方做起;遇到天下的大事,一定要从细微的地方做起。

(13)、(翻译讲解):善于为将帅的人从不夸逞勇武;善于作战者不轻易冲动发怒;善于战胜敌人的,不与敌人正面交锋,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谦下。

(14)、(名句赏析):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五音(铿锵)使人听觉不敏,五味悦口使人口味败坏,驰马打猎使人心发狂,珍贵的财物使人偷和抢。

(15)、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6)、第23章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7)、老子的《道德经》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18)、(名句赏析)狂暴的飓风刮不一早晨,倾盆大雨下不一天。

(19)、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20)、解释:做人当朴实无华,虚怀若谷,低调谦逊。谦虚的人总是能看到自己的不足,能体贴尊重他人,不会盛气凌人。当你怀有谦卑之心低调生活时,你的朋友会越来越多。

5、道德经经典名句讲解

(1)、(解释)天地万物之道是可以认知的,但道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名也是可以名状的,但名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2)、出自《道德经·第四十四章》。知道满足边停止,这样就不会受到什么屈辱,知道适当的停止,这样就不会有什么危险发生。

(3)、7)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译文)普通人做事,往往是几乎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如果能慎始慎终,就不会有失败的事。

(4)、最方正的东西,是没有菱角的,最宝贵的器物,是在最后制成的。至大的声音听起来却似没有声音,最大的形体,却反而没有形状。

(5)、(感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用早已存在的道理,来驾驭现在的具体事物。换个说法就是借古鉴今,古为今用。

(6)、 在现行版本的《道德经》中,无论一些内容错误或顺序错误的存在,影响了学习者和研究的方向。尽管如此也不会对《道德经》的整体内容造成多大影响。比如道经里面混进了德经内容,德经里面混进道经内容,只要细心研读都可以发现。

(7)、(感悟)老子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8)、孩子也不怕写作文,写作文对她来说是信手拈来的事。

(9)、(名句赏析):孕育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为万物尽力而不自恃己劳,大功告成而不居功自傲。

(10)、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天地长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其不是为自己而生存,所以能够长久生存。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狂暴的飓风刮不一早晨,倾盆大雨下不一天。

(11)、(感悟)老子讲的三宝,与事物的表面现象,也是不相似甚至相反的。例如,仁慈者在战场上,心肠软便不会勇敢,但老子说仁慈所以才能勇敢,这不是说反了吗?

(12)、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不只看到自己,便能更明了世事;不自以为是,反而能更彰显自己;不自我夸耀,反而能成就功业;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长期有所长进;因为不争,所以天下都难与之争。

(13)、(名句赏析):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

(14)、(译文)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交冲下而成新的和谐体。

(15)、(翻译讲解):踮起脚跟不能久立,跨步过大无法远行。自以为有见识的人反而不明白,自以为是的人是非不分,自我炫耀的人不能见功,自高自大的人不会有长进。

(16)、 另外,中国道家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越是成道的人越是不公开传授修炼方法和途径,越是得道的人越是不公开解释道家经典。网上流传的一些解释或者视频,由于过于抽象或者太过表象,初学者接触到的时候,会有云里雾里的模糊感受。

(17)、(翻译讲解):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五音(铿锵)使人听觉不敏,五味悦口使人口味败坏,驰马打猎使人心发狂,珍贵的财物使人偷和抢。

(18)、治国须正,用兵须奇,顺应自然,才能达到无为而治。这是老子关于治国、用兵、平天下的基本策略。

(19)、第36章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20)、国学经典《道德经》10大经典名句,字字珠玑,千古智慧。

(1)、(名句赏析):当人民不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大乱的威胁将要到来。赢得民心,关注民生,是社会安定的根本。

(2)、(感悟)老子主张“希言自然”,即少施教令是合于自然的。飘风、骤雨不能持久,故尔:暴政是不会持久的。

(3)、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4)、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6)、解悟:最正直的人,看起来却好像委曲随和;真正灵巧的人,往往低调处世,不显示自己,看起来很笨拙;真正善于辩论的人,往往不漏锋芒,谨慎发言,看起来好像很木讷的样子。

(7)、这是老子具有辩证思想的名言。要正确对待祸福,从不利中看到有利,有利中发现不利。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引用了这句话,说明了“好的东西可以引出坏的结果,坏的东西可以引出好的结果”。

(8)、(感悟)这与“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是一样的道理。

(9)、第33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10)、(译文)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腾越穿行于最坚硬的东西中。

(11)、(感悟)人要符合天的道,做事达成目的,功业已经到达巅峰时,就引身后退,懂得急流勇退,这是符合“天道”的。

(12)、少则得,多则惑。——春秋时期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13)、(翻译讲解):轻率就会失去根本,躁动就会失去主宰。

(14)、对天下大事难事,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没有办不成的。往往有为的人,从不大而化之一做事,却成就了大事。小事不做,大事不成!

(15)、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16)、渴望被肯定,渴望被赞美,这是每个人对成就感的需要。因此,生活中我们应该多去发现、寻找别人值得称赞的地方,这样不但能给对方的生活带来阳光与快乐,你也会因此更受欢迎。

(17)、(感悟)以上六句是古代成语,老子主张用辩证的思想,来认识和把握社会生活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