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句子说说 > 正文

精选论语正版全文读诵105句

2023-12-08 11:32:01 来源:海螺个性网 点击:

论语全文及译文完整版视频朗读

1、论语全文及译文读解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译文)孔子说:“君子要言辞谨慎而行动敏捷。”

(3)、翻译:有了过错,别人都能看到;改了,人们都会敬仰他。

(4)、蒙曼读经典08水浒传的正确阅读方式——放弃偏见

(5)、性格乖僻自以为是,后悔的事情和失误肯定会多;颓废懒惰自甘现状,家道是难以成就的。

(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7)、(原文)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8)、老子也说: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阴阳的关系、福祸的关系、君子与小人的关系,都是在讲不同的时、位,看到或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如地球公转和自转引发气候变化一样。读《论语》亦是如此。

(9)、〖注释〗起翦(jiǎn)颇牧:起:白起;翦:王翦;颇:廉颇;牧:李牧。

(10)、《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11)、子张第十九(主要记录孔子和弟子们探讨求学为道的言论,弟子们对于孔子的敬仰赞颂)

(12)、一碗粥一碗饭,应当考虑它们是来之不易的。(衣服,布料上的)半丝,半缕线,一定要想他们来的是很困难的。

(13)、(译文)孔子说:“财富和地位,都是人想要的,不用正当的手段获得,君子是不愿意安此富贵的。贫穷和地位低贱,是每个人都厌恶的,不是因为正当的手段招来的,失去不掉的。

(14)、〖注释〗绵邈(miǎo):连绵遥远的样子。岩岫(xiù)沓(tà)冥(míng):岫,山洞;沓,众多、重叠;冥,昏暗。稼穑(jiàsè):种植和收割。泛指农业劳动。

(15)、(译文)孔子说:“如果父亲死后三年内没有改变父亲立下的规矩,可以说就是孝顺了。”

(1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7)、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8)、看见富贵的人就生出陷害之心的人,是最可耻的;遇到贫穷的人故意作出不可一世的人,是最卑贱的。

(19)、君子实行中庸之道,就像走远路一样,必定要从近处开始;就像登高山一样,必定要从低处起步。《诗经》说:“妻子儿女感情和睦,就像弹琴鼓瑟一样。兄弟关系融洽,和顺又快乐。使你的家庭美满,使你的妻儿幸福。”孔子赞叹说:“这样,父母也就称心如意了啊!”

(20)、(解释)吕布善于射箭,宜僚善玩弹丸,嵇康善于弹琴,阮籍善于撮口长啸。蒙恬制造了毛笔,蔡伦发明了造纸,马钧发明了水车,任公子善于钓鱼。

2、论语正版全文读诵

(1)、翻译:懂得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以它为乐。

(2)、卫灵公第十五(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在周游列国时的关于仁德治国方面的言论)

(3)、《演说论语》全集(102集)非常难得!珍藏转发!

(4)、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zhēn)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shī)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6)、翻译:有了过错,别人都能看到;改了,人们都会敬仰他。

(7)、〖注释〗指薪:《庄子·养生主》:“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意思是用木柴烧火,木柴有穷尽的时候,而火往下传,却不会灭。喻人的肉体会死亡,而人类的生命是延续无穷的。祜(hù):福;大福。绥(suí):平安,安抚。邵(shào):劝勉,美好(多指道德品质)。

(8)、“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

(9)、《论语》有大量关于“孝”的论述,孔子作《孝经》传于曾参,孔子说:我志在《春秋》,行在《孝经》。孔子从最根本的,最基础的孝来做起,推己及人,由孝到忠,最终实现他的大同理想,这有着很强的操作性,后世的封建社会也充分证明了这一体系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可操作性的问题对我们今天为政也好,治理单位,领导公司也好,应该又借鉴意义吧。

(10)、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11)、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1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13)、子日:“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学云。"

(14)、〖注释〗盖:发语词,无实义。四大:指地、水、风、火。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鞠(jū)养:抚养,养育。

(15)、〖注释〗律吕:中国古代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全相等的半音,从低到高依次排列,每个半音称为一律,其中奇数各律叫做“律”,偶数各律叫做“吕”,总称“六律”、“六吕”,简称“律吕”。相传黄帝时伶伦制乐,用律吕以调阴阳。

(1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7)、《诗经》说:“看你独自在室内的时候,是不是能无愧于神明。”所以,君子就是在没做什么事的时候也是恭敬的,就是在没有对人说什么的时候也是信实的。

(18)、〖注释〗巨阙(què):越王允常命欧冶子铸造了五把宝剑,第一为巨阙,其余依次名为纯钩、湛卢(zhànlú)、莫邪(mòxié)、鱼肠,全都锋利无比,而以巨阙为最。夜光:《搜神记》中说,隋侯救好了一条受伤的大蛇,后来大蛇衔了一颗珍珠来报答他的恩情,那珍珠夜间放射出的光辉能照亮整个殿堂,因此人称“夜光珠”。柰(nài):果木名,落叶小乔木,花白色,果小。

(19)、器Qì具jù质zhì而ér洁jié,瓦wǎ缶fǒu胜shènɡ金jīn玉yù;饮yǐn食shí约yuē而ér精jīnɡ,园yuán蔬shū愈yù珍zhēn馐xiū。

(20)、翻译:懂得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以它为乐。

3、论语完整版跟读

(1)、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诗经》说:“进奉诚心,感通神灵。肃穆无言,没有争执。”所以,君子不用赏赐,老百姓也会互相劝勉;不用发怒,老百姓也会很畏惧。

(3)、(解释)寒暑循环变换,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秋天收割庄稼,冬天储藏粮食。积累数年的闰余并成一个月,放在闰年里;古人用六律六吕来调节阴阳。

(4)、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5)、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6)、"小人"的思想解释为:坚定信念并努力学习,誓死守卫并完善治国与为人的大道。不进入政局不稳的国家,不居住在动乱的国家。天下有道就出来做官,天下无道就隐居不出。

(7)、《诗经》说:“我怀有光明的品德,不用厉声厉色。”孔子说:“用厉声厉色去教育老百姓,是最拙劣的行为。”

(8)、(解释)汉代王充在街市上沉迷留恋于读书,眼睛注视的全是书袋和书籍。换了轻便的车子要注意危险,说话要防止隔墙有耳。

(9)、祖Zǔ宗zonɡ虽suī远yuǎn,祭jì祀sì不bù可kě不bù诚chénɡ;子zǐ孙sūn虽suī愚yú,经jīnɡ书shū不bù可kě不bù读dú。居Jū身shēn务wù期qī质zhì朴pǔ,教jiào子zǐ要yào有yǒu义yì方fānɡ。

(10)、先后到了卫、宋、陈、蔡、楚等国,都没有受到重用。晚年回到鲁国一心一意讲学和整理古代文献资料,曾整理删定《诗经》、《尚书》等,并根据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使之成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着作。孔子讲学,学生多达三千人,其中著名的有七十二人。

(11)、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12)、?国学经典《论语》第22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3)、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14)、〖注释〗杜稿:杜度的草书手稿。钟隶:钟繇(yóu)的隶书真迹,见张怀《书断》。漆书:汲县魏安厘王墓中发掘出来的漆书。《晋书·束皙传》。壁经:汉代鲁恭王在曲阜孔庙墙壁里发现的古文经书。《汉书·艺文志》。侠:同“夹”。

(15)、(译文)孔子说:“只有仁德的人,才能真正喜欢一个人,才能憎恶一个人。”

(16)、(译文)孔子说:“能严格约束自己却出现错误的人是很少见的!”

(17)、(解释)里边有杜度草书的手稿和钟繇隶书的真迹,有从汲(jí)县魏安厘王冢(zhōng)中发现掘出来的漆写古书,以及汉代鲁恭王在曲阜(fù)孔庙墙壁内发现的古文经书。宫延内将想依次排成两列,宫廷外大夫公卿夹道站立。

(18)、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19)、谨:寡言少语称之为谨。  仁: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  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20)、(译文)孔子说:“君子关心的是道德修养,小人关心的是自己的田宅。君子关心的是法律制度,小人想的是实惠好处。”

4、论语原文及翻译语音

(1)、孔子的政治理想就是拯救乱世,建立一个安定有序的太平世界——大同世界。孔子的一生都是为此努力奋斗,他并没有为自己个人计划打算多少。在精致的利己主义泛滥的今天,单此一点,我们都应汗颜惭愧。

(2)、善Shàn欲yù人rén见jiàn,不bù是shi真zhēn善shàn;恶è恐kǒnɡ人rén知zhī,便biàn是shì大dà恶è。

(3)、君:古代译为最高统治者,《仪礼·丧服》篇讲:君,至尊也,《大学》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曾参在《大学》里把一个普通人到平天下的君子的进化过程和逻辑关系写得很清楚了。

(4)、蔡礼旭《如何经营无怨无悔的人生》1-40全集

(5)、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6)、《诗经》说:“身穿锦绣衣服,外面罩件套衫。”这是为了避免锦衣花纹大显露,所以,君子的道深藏不露而日益彰明;个人的道显露无遗而日益消亡。君子的道,平淡而有意味,简略而有文采,温和而有条理,由近知远,由风知源,由微知显,这样,就可以进入道德的境界了。

(7)、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ěr),辟如登高必自卑。《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xī),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nú)。”子曰:“父母其顺矣乎!”

(8)、主持家道定要防止争吵讼告,讼告会导致凶险的祸患;处世为人要戒除多说话,言多必失。

(9)、0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0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0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0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0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0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0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0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0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君子不器。”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馀,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10)、孔子的理想,是看到天下礼坏乐崩,想要纠正,恢复周礼,所以他的言论都是在讲“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是在讲等级思想,而礼正是建立在等级制度之上。等级制度上的个人修养,规范养成,以及把这套自创规则上升为道德层面,才是《论语》的主旨要义,与哲学毫无关系。

(11)、乖Guāi僻pì自zì是shì,悔huǐ误wù必bì多duō;颓tuí惰duò自zì甘ɡān,家jiā道dào难nán成chénɡ。

(12)、〖注释〗縻(mǐ):牵系,拴住,系住。邑(yì):国都,京城。

(13)、(译文)孔子说:“读书人有志于探索真理,但却以衣食不好为耻,这样的人就不值得与他讨论了。”

(14)、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古代汉语的句法有一条规律,否定句的宾语若为代词,一般置于动词之前。 务本: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 

(15)、《诗经》说,“在那里没有人憎恶,在这里没有人厌烦,日日夜夜操劳啊,为了保持美好的名望。”君子没有不这样做而能够早早在天下获得名望的。

(16)、(解释)最锋利的宝剑叫“巨阙”,最贵重的明珠叫“夜光”。水果里最珍贵的是李子和奈子,蔬菜中最重要的是芥菜和生姜。

(17)、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18)、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jié);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19)、(解释)保持内心清静平定,情绪就会安逸舒适,心为外物所动,精神就会疲惫困倦。保持自己天生的善性,愿望就可以得到满足,追求物欲享受,善性就会转移改变。

(2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论语》全文诵读跟读音频

(1)、〖注释〗骡(luó):骡子。犊(dú):小牛,泛指牛。骧(xiānɡ):马抬起头快跑。诛(zhū):杀死,铲除。

(2)、孔子的学说是君子之学,而非小人之学。就像《葵花宝典》一样,是有条件的。

(3)、(解释)养成了好的道德,就会有好的名声;就如同形体端庄了,仪表就正直了一样。空旷的山谷中呼喊声传得很远,宽敞的厅堂里说话声非常清晰。祸因恶积,福缘善庆。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4)、《生命·觉者》梁冬对话郦波全集(音频、视频、文字)

(5)、子路问什么是强。孔子说:“南方的强呢?北方的强呢?还是你认为的强呢?用宽容柔和的精神去教育人,人家对我蛮横无礼也不报复,这是南方的强,品德高尚的人具有这种强。用兵器甲盾当枕席,死而后已,这是北方的强,勇武好斗的人就具有这种强。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和顺而不随波逐流,这才是真强啊!保持中立而不偏不倚,这才是真强啊!国家政治清平时不改变志向,这才是真强啊!国家政治黑暗时坚持操守,宁死不变,这才是真强啊!”

(6)、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7)、〖注释〗祸、福二句:语出《易·坤·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8)、(解释)不要谈论别人的短处,也不要依仗自己有长处就不思进取。诚实的话要经得起考验,器度要大,让人难以估量。

(9)、《饭前感恩词》+《晨起自勉文》+《夜幕省思文》

(10)、(解释)听到别人的讥讽告诫,要反省自身;备受恩宠不要得意忘形,对抗权尊。如果知道有危险耻辱的事快要发生就退隐山林,还可以幸免于祸。

(11)、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12)、《饭前感恩词》+《晨起自勉文》+《夜幕省思文》

(13)、〖注释〗广内:汉宫廷藏书之所;指帝王书库。承明:古代天子左右路寝称承明,因承接明堂之后,故称。坟:《三坟》,记载三皇事迹的书。典:《五典》,记载五帝事迹的书。

(14)、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5)、孔子说:“愚昧却喜欢自以为是,卑贱却喜欢独断专行。生于现在的时代却一心想回复到古时去。这样做,灾祸一定会降临到自己的身上。”

(16)、0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0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0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0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0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0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0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0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0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有子曰:“信近於义,言可复也。恭近於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7)、(译文)孔子说:“我没有见到过真正爱好仁德而厌恶不仁德的人。爱好仁德的人,会把仁德奉为至高无上;厌恶不仁德的人,他实行仁德的方式就是不让不仁德的事情施加在自己的身上。

(18)、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19)、〖注释〗的历:光彩烂灼的样子。蚤(zǎo):通“早”,指月初或早晨。

(20)、《诗经》说,“天命多么深远啊,永远无穷无尽!”这大概就是说的天之所以为天的原因吧。“多么显赫光明啊,文王的品德纯真无二!”这大概就是说的文王之所以被称为“文”王的原因吧。纯真也是没有止息的。

(1)、(解释)说到古书中的语助词嘛,那就是“焉”、“哉”、“乎”、“也”了。

(2)、勿Wù恃shì势shì力lì而ér凌línɡ逼bī孤ɡū寡ɡuǎ;毋wú贪tān口kǒu腹fù而ér恣zī杀shā牲shēnɡ禽qín。

(3)、(译文)孔子说:“居住在有仁爱的地方最好。选择居住环境而不讲究仁德,怎么算是聪明?”

(4)、〖注释〗辇(niǎn):古时用人拉或推的车。毂(ɡǔ):泛指车。

(5)、《论语》成书迄今已有2000多年。正如钱穆先生说:“《论语》应该是一部中国人人人必读的书,不仅中国,将来此书,应成为一部世界人类的人人必读书。今天的中国读书人,应负两大责任:一是自己读《论语》,一是劝人读《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