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句子说说 > 正文

精选诗歌鉴赏意象作用143句

2023-11-11 09:14:26 来源:海螺个性网 点击:

赏析诗歌意象的方法

1、如何鉴赏诗歌意象

(1)、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连理枝、比翼鸟作恩爱夫妻的比喻。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2)、典出《韩非子和氏》,比喻坚持美德(也有作怀才不遇之意)。

(3)、古时合浦地主盛产珍珠,但是地方官员很贪,珍珠都自动移到别的地方去了。东汉的孟尝到这里来当太守,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了。故以“还珠”喻官吏为政清廉。杜牧《春日言虢州李长侍十韵》:“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

(4)、莲花: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5)、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

(6)、|声明:以上图文,贵在分享,文章转载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谢谢!

(7)、婵娟姿态美好,多用于形容女子;因人们常喻月亮为美女,故称月亮婵娟。

(8)、“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落花流水传愁绪,别时长亭柳依依。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9)、(1)表现手法:或托物言志,或情景交融,或联想想象,或小中见大,或虚实结合,或动静结合等。

(10)、沙鸥: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

(11)、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考查意象的角度主要有:考查意象的内涵;考查意象的作用;考查意象的特点。这些角度或单一考查或综合考查。

(12)、(3)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

(13)、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14)、(2)指山水诗人谢灵运之事。《宋书谢灵运传》载:灵运于会稽山“修营别业,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后用此事指居家的幽美。

(15)、典出《战国策秦策》,向别人询问或请人给自己方便时的套话。

(16)、诗歌的语言主要特征有:凝练性、形象性、情感性、跳跃性。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而这几个方面往往是合为一体的。

(17)、表达技巧:(1)表现手法:或托物言志,或情景交融,或联想想象,或小中见大,或虚实结合,或动静结合等。

(18)、认真分析题目要求和比较的内容,反复阅读相关诗句,逐项进行“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

(19)、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2、诗歌鉴赏意象作用

(1)、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茅店:指荒郊野外,多表达漂泊之思与思乡之情

(3)、鸿鹄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太息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4)、(解析) 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如此题考查的是借景抒情和反复的手法,借凄凉之景抒离别之情;用重复的词语更深刻地将自己地情感体会出来。

(5)、蟋蟀作为被吟咏的对象,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七月》。它对蟋蟀的活动规律观察得相当细致:“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猿啼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借助于猿啼表达伤感的情绪。

(6)、桃花:表现充满着蓬勃生机的春天景象。象征美人。

(7)、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炼句,有“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有“语不惊人死不休”;有被称为“红杏尚书”宋祁的诗句“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就静中显动,使杏花怒放,春意盎然,鸟语花香的大自然活力跃然纸上。

(8)、登高、凭栏:多传达相思之情、报国之志和壮志难酬的悲伤与激情。

(9)、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春秋时,晋、鲁、郑伐齐,齐军趁夜间撤走。晋国大臣刑伯听到齐军营里马叫,推测道:“有班马之声,齐国军队一定连夜撤走了。”班马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0)、其实,哪怕是同一位诗人,境遇不同,对同一对象也有不同的感触。

(11)、“同中求异”则是从现象入手,分析、剖析材料,弄清各自表达的内容,找出并揭示个性特征。

(12)、杨柳、杯酒、明月、江水、芳草、眼泪、残阳、孤云、远帆、歧路,长亭饯别,饮酒泣别,日暮伤别,夕阳等

(13)、鉴赏古诗的意境,要注意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意象),有什么特征,渲染了何种气氛或传达了何种情感,情景之间的关系如何等问题。

(14)、典出《五灯会元》,比喻众人的口头称颂。

(15)、意象的叠加:指诗歌中的多个意象围绕某一核心,前后出现,因寓意相同,而叠加在一起

(16)、互解型,先明确所要解释的对象,再弄清从哪里去寻找相应的解释。

(17)、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6分)

(18)、(1)全诗重点写了某一意象,在描写上有何特点?

(19)、(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诗经》(《国风·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又《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20)、C.“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重华”即古代的明君舜,该句表现了屈原“贤臣择主而事”的思想,并反衬出现实中楚怀王的昏庸。

3、分析诗歌意象的方法

(1)、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古诗词常引用典故,化用诗句,以丰富的内涵,引人联想。鉴赏古诗词,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义,发掘典故及诗句在古诗词中的妙用。

(2)、写意象,要加上原诗中形容它的词。如“片·云”“孤·月”“落·日”(江汉,杜甫)。

(3)、意境是指寄托作者思想情志的意象,有机组合在一起的诗歌整体情境。赏析意境,把握意与象、情与景的关系。注意意象色彩。暖色预示着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风气;冷色代表冷漠低沉、消极颓废、孤寂凄凉。

(4)、创作||一张表帮你搞定古诗词鉴赏!(收藏版)

(5)、鸡的肋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比喻没有多大价值,没有多大意思的事情。

(6)、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借助于猿啼表达伤感的情绪。

(7)、典出《尧山堂外纪》(明蒋一葵撰),比喻书画或文章不像样子。

(8)、鹧鸪:旅途艰险和满腔的离愁别绪。思乡、凄清

(9)、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典型的陆上送别之所。

(10)、参考答案:(步骤一)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步骤二)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步骤三)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11)、诗歌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12)、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中包含着作者对春雨的“喜悦”之情。

(13)、一个古诗词读得很少的人,是谈不上有鉴赏能力的。鉴赏古诗词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诸如语言文字知识、古诗词技巧知识、作家作品知识以及必备的社会科学知识等等。所有这些,只有靠广泛阅读才能获得。

(14)、所谓“形象”就是文学作品中展示出来的生活图画,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

(15)、暴雨:残酷 热情 政治斗争 扫荡恶势力的力量 荡涤污秽的力量 

(16)、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别号。相传他帮助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善于经营生计,积累了很多财富,后世因此以“陶朱”或“陶朱公”来称富商。

(17)、乱红:指落花,借以表现女主人公对花慨叹年华的逝去。

(18)、注①董颖,大致生活在宋高宗绍兴初前后,一生穷困潦倒,迫于生计而常年奔走异乡。

(19)、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考查意象的角度主要有:(1)考查意象的内涵;(2)考查意象的作用;(3)考查意象的特点。这些角度或单一考查或综合考查。

(20)、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就是分析评价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分

4、鉴赏诗歌意象

(1)、春风、青山、梅花、粉蝶、霞日、横管、春光、东风、晴云、柳絮、新燕、新莺、春色、杜鹃、花树、草芽、黄鹂、黄鸟、芭蕉、春昼、草色、杨花、浮萍、绿葵、翠柳、翠微、早燕、桂花、红树、海棠、绿锦、兰花、黄蜂、麦雨、柳花、垂柳、娇莺、芍药、蔷薇、桃花、杏花、红杏、绿波、春雨、兰溪、鹅湖、鸳鸯、桃红、飞燕、点红、戏蝶、山榴、晴翠、棠梨、春流、梨花、白鸥、芳树、白鹭、烟笼、梅杏、菜花、鞭笋、鹊声等。

(2)、孔方兄因旧时的铜钱有方形的孔,所以人们把钱称为孔方兄(含诙谐兼含鄙视意)。青梅竹马出自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后来用“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问鼎以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位。《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三代以九鼎为传国宝,楚子问鼎,有凯觎周室之意。后遂以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位。见背背,离开。谓父母去世。李密《陈情表》:“生孩六月,父母见背。”逐鹿《汉书蒯通传》:“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颜师古注引张晏曰:“以鹿喻帝位。”后来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魏征《述怀》:“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三尺是法律的代名词。三尺,也叫“三尺法”,是法律的代名词。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所以称“三尺法”杜康《说文解字巾部》:“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后即以杜康为酒的代称。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3)、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黄山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月夜,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雪猿哀鸣。”杜鹃的悲啼总是能触动诗人的愁情。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凄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伤感之情。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无限怀念和深切同情。

(5)、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6)、丁香: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7)、 吟山咏水之美:如王维的《新晴野望》格调明朗、清新,表现了诗人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8)、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9)、赏析诗词的语言:常用术语,“诗眼”,“炼句”。

(10)、(答案)①动静结合。颈联上句为静景,丛丛盛放的野花,特别好看;下句为动景,山谷中鸟儿不时传来婉转的鸣叫声,更衬托出环境的清幽。动静结合,使景物的描写更具画面感。②借景抒情(融情入景)。诗人夜晚静坐于空灵的山林,赏花听鸟鸣,感受清风在松林中穿梭。作者借寂静清幽的山林之景,表达了对感化寺景色的喜爱,对闲适、恬淡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11)、叙事或抒情、议论带有诗人极浓厚、强烈的感情成分、感情色彩。所以,品味诗歌中具有浓厚情感的词句或强烈感情色彩的事物,是我们迅速地把握诗歌中形象和题旨的重要途径。

(12)、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13)、“写什么”方面: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意象;意境;背景;主旨。

(14)、泛指宝刀、利剑。出自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吴作钩者甚众。”而有人贪王之重赏也,杀其二子以衅金,遂成二钩献于阖闾,诣宫门而求赏……乃赏百金,遂服而不离身。不平凡的来历铸就了一柄宝剑,成了渴求建功立业者的利器。

(15)、“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共同的特点,揭示一般规律。

(16)、“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带着诗人主观思想感情的客观物象,是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

(17)、答案: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意象分析示例:①子规。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人归去,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②贪夫、远客。意指客居他乡之人。无论“倦听”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③锦水春残。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④楚天月光。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

(18)、青鸟,传说西王母有三青鸟,一只选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如李商隐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9)、《汉书蒯通传》:“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颜师古注引张晏曰:“以鹿喻帝位。”后来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魏征《述怀》:“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20)、闲适类(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五柳、东篱、三径、渔樵、山林。

5、鉴赏诗歌的意象方法

(1)、③此手法怎一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一样的感情。

(2)、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如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3)、小雨:春景 希望 生机 活力 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4)、(2019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5)、关山关塞山河。关,关隘要塞;山,山河。高适《塞上吹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梅花落”为曲子名。意思是请问笛声飘到哪里去了呢?风吹着悠扬的笛声一夜间就飘满了边塞大地。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6)、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说:比拟就是“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这些在我们前面列举的诗词中,便有许多例证。比拟中还有一种常用的手法,就是“拟人化”:以物拟人,或以人拟物。当然,归根结底,实质还是“拟人”。

(7)、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8)、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9)、象征,简单说就是“以象征义”,但在现代诗歌中,象征则又表现为心灵的直接意象,这是应予注意的。用现代的观点来说,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种:

(10)、“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伤。“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11)、 “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2)、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13)、(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14)、传说古渤海东面有五座大山随海波漂流,上帝叫十五只大鳌顶住,山才固定不动。友伯国有一巨人举起脚来跨出没几步,就到了五座山的地方,他一下钓去六只鳌,因此,有两座山就沉入海底了。后以喻豪迈的举止或远大的抱负。李白《赠薛校书》:“未夸观海作,空郁钓鳌心。”

(15)、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6)、对诗歌的语句的理解,相当于文言文翻译,但又不完全等同于文言文翻译,一定要吃透整诗歌意境的前提下完成,切不可望文生义。所以先是读懂语言翻译要准确,然后再品语言。

(17)、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18)、(2)塑造环境或背景的作用。它通常表现为通过多个意象组成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环境或背景。

(19)、赏析诗词的形象:鉴赏诗歌的形象就是通过分析诗歌意象的个性特征,感悟其中所包含的作

(20)、(2019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8分)

(1)、《说文解字巾部》:“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后即以杜康为酒的代称。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鹰:刚劲 自由 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  

(3)、衬托(人物性格、品质;以景衬境、以景衬情);

(4)、每次阅读古诗词时,若能坚持让学生写点眉批、夹批和总评之类,对于训练思维,提高鉴赏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5)、古代神话。炎帝的女儿在东南海淹死,化为精卫鸟,每天衔西山的木石来填东海(见于《山海经北山经》)。后来用精卫填海来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也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

(6)、罗幕:精美的帘子,多表现思妇对远人的思念。

(7)、(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

(8)、常见失误:一是描摹景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二是考生往往着重于“思与境偕、情景相融”的正衬模式,而忽略了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错误。

(9)、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

(10)、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回答: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11)、分析意象的基本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或内涵;

(12)、虞美人罂粟科一年生丛生草本花卉,亦称丽春、寒牡丹。相传此花系西楚霸王项羽爱妾虞姬自刎坟下碧血所化,故有闻虞兮歌而起舞之说。如辛弃疾有诗曰:“不肯过江东,玉帐匆匆。只今草木忆英雄。”

(13)、娥眉:女子的眉毛,多指美人的梳洗或揽镜自照、顾影自怜的情景。

(14)、意象寄托了诗人的情感的物象,所以写物象时,要把握好诗人的情感,一定是突出主题或诗人情感的景物。分析意象时,一定要加上作者的感情。

(15)、解析 应是表现了屈原渴望国君清明的心情,而不是“择主而事”的思想。

(16)、 思乡念友之绪:如李白的《沙洲城下寄杜甫》:“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诗人寄情于流水,语尽情长,思情绵绵不绝。 

(17)、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我的心像晶莹的玉壶的冰一样,样高洁如故。“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18)、白鸥:一种水鸟,多借来表现自由恬静的生活。

(19)、综合型,前一题的答案往往是解答后一题的先决条件,因此解题的关键是循序渐进。

(20)、抒情诗则往往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古典诗歌中还有丰富的意象和多样的意境,都是作家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也是刻意求“神”的。

(1)、(1)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营造意境方面的作用。

(2)、(3)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一些传统意象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往往是固定的,如“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出“诗人的羁旅之苦”,“空城落花”传达出“诗人对国势衰微的哀叹”及“一腔的爱国情”。意象在具体诗歌中传达情感方面的作用,则由具体诗歌决定。

(3)、此诗的意象有千山、万径、孤舟、翁、寒江、雪等,描绘了一幅幽静的江乡雪景图: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营造出一种沉寂寒冷的氛围,同时一个清高孤傲的渔翁形象跃然纸上……

(4)、渲染就是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描写、形容或烘托,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的一种表现手法。如:《雨霖铃》上片描写送别的环境,作者浓墨重彩,极力渲染一种凄凉的气氛,加重了离愁别恨。“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5)、月亮:对月思亲,常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6)、问:本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试举其中两例加以赏析。

(7)、精卫: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也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

(8)、“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这一时期的梅花诗大都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如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9)、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中国传统诗论实指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处理技巧.诗歌创作过程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意象是鉴赏诗歌的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审美元素。抓住了意象也就把握了诗歌的意境、风格及作者蕴涵其中的思想感情。所以了解意象的特殊寓意,是读懂作品的关键。下面这些意象就常含有不同的寓意。

(10)、分析诗歌的艺术技巧重在体会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在诗歌中的妙用,如常用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反复、排比、对偶等,常用表现手法有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渲染、象征及映衬等。

(11)、以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位。《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三代以九鼎为传国宝,楚子问鼎,有凯觎周室之意。后遂以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位。

(12)、背,离开。谓父母去世。李密《陈情表》:“生孩六月,父母见背。”

(13)、(1)用谢安、谢玄家事,意指人有风度。因谢安子弟讲究举止风度,其服饰端庄大方如芝兰玉树一般。

(14)、心许:典出《史记•吴太伯世家》,心中暗自答应的意思。

(15)、联系全文,整体分析,按题目要求,将比较阅读的结果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答题时尽量用上诗歌中的原词、原句。

(16)、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如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7)、   请你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展现的画面。

(18)、竹子:竹子、竹林深为隐者所爱。竹子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用以表现君子的品德修养。

(19)、(孤)雁:孤独 思乡 思亲 音信、消息(多为喜讯)孤独寂寞、飘零。 

(20)、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朴美好安逸宁静;城市(市井):繁荣热闹富贵奢华;

(1)、鸿雁《汉书苏轼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单讯。如李清照:“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方寸典出《三国志蜀志》,指人的心。提刀典出《世说新语容止》,比喻代人写文章。下榻典出《后汉书徐稚传》,原指礼遇贤者,现一般指接待贵客,也借指住宿。润色典出《论语宪问》,比喻对文稿细加修饰。春秋典出《诗经鲁颂》,比喻年岁、岁月或借指古代史、历史。梨园梨园原是皇帝禁苑中的果木园圃,唐玄宗开元年间,将其作为教习歌舞的地方,且在这里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音乐舞蹈表演人才,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此,后世的戏曲班社常以“梨园”为其代称,戏曲艺人称“梨园弟子”。抱柱相传古代一书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书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后以喻坚守信约。李白《长干行》:“常存抱住信,岂上望夫台。”

(2)、诗中描绘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3)、抒怀类(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梅花、菊花、松柏、幽兰、蝉、翠竹、黍离、冰雪、草木、乌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