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句子说说 > 正文

精选韩非子的思想主张意义139句

2023-08-11 12:23:18 来源:海螺个性网 点击:

韩非子的思想主张概括

1、韩非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1)、权分立与分权制衡原则;建立起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联邦制国家。(3分)

(2)、韩非子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法家实践理论。他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物权》),国家的大权,要集中在君主(“圣人”)一人手里,君主必须有权有势,才能治理天下,“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韩非子·人主》)。

(3)、在邦国内部,需要君主强有力的政治控制力,实行专制、集权统治。如何分配政治成员的权力?韩非提供的是由“人主”单极支撑的结构,也就是“一君独道”,人主不从事具体的事务,甚至要放弃某些具体的行政权力,“臣”“吏”才是具体行政权力的行使者,他们才是“狡猾的社会管理者”。“臣”与“吏”的区别在于,前者多指人主身边的官员。人主只需要管理好“臣”“吏”,通过“治吏”“治臣”来达到治理国家的政治目的。“治吏”的方法是韩非关注的重点,他认为儒家主张的“仁政”是没用的,要运用刑赏手段,引导民众建立有利于集权统治的行为模式,因此,人主要牢牢把握“赏罚”二柄,用法术(前面文中有所阐述)治吏,依法、有度地赏罚,适当分给臣下一定的权力,调动臣下做事的积极性,让他们充分发挥才能去更好地完成任务,同时要限制臣下的权力,防止臣下权力过大对君权构成威胁。在韩非的眼里,“臣”“吏”是一群怀有私心并且阴险狡猾的人,他们的个人利益其实与国家利益相背,因此,在以王权为核心的单极权力体系中,人主要时时警惕臣吏的权力。要重点防范近臣、重臣、朋d,将法与术相结合,以法治吏、以法制权,同时还要掌握“术”道,以“术”察奸止奸。这也就恰当地解释了为何“明主治吏不治民”的中国政治传统历来重视“吏治”,因为作为最高权力掌控者的君主不可能事事亲力亲为,具体的行政管理目标需要通过官吏才能够实现,还要不失时机地使用一些断然措施来消灭政治对手或潜在敌人。韩非的眼里,民众是无智的,是应该被统治的。他主张利用“民”的“性”、“情”,引导“民”的行为,构建一种“全性情”的理想社会。他将君主专制和政治集权相结合的精密思考对中国的政治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西北师范大学17级古代文学先秦两汉方向研究生)

(5)、韩非子另主张‘‘名实相符’’,认为君主应根据臣民的言论与实绩是否相符来决定功过赏罚。对于民众,他吸收了其老师荀子的“性本恶”理论,认为民众的本性是“恶劳而好逸”,要以法来约束民众,施刑于民,才可“禁奸于为萌”。因此他认为施刑法恰恰是爱民的表现。(《韩非子·心度》)。容易让人忽视的是韩非是主张减轻人民的徭役和赋税的。他认为严重的徭役和赋税只会让臣下强大起来,不利于君王统治。

(6)、单篇论文尽量少用多级标题。第二部分“二柄”的内涵论述其中谈到《二柄》中“德”吸收了殷周时期“德得相合”的观念,这种溯源的写法值得肯定。但在本部分用了3个二级标题以及3个三级标题,不免分散。因而我建议可以考虑将标题内容直接放在本段的首句。

(7)、(2)根据材料分别指出德国和美国科技发展的原因,并分别列举出两国的一项科技发明。

(8)、这就是“德”引发的紧张关系:“仁”作为“德”的存在表征,促使有德之人以慈爱之心对待周围事物,于是形成思虑行动上的羁绊,使“意无所制”无从保持;若求达成“意无所制”的境界,而割舍此类羁绊,则又与前述篇文所表达之愈是有德之人,愈是能以仁慈之意对待外界事物的观点相抵。

(9)、”马上进攻韩国索要韩非,韩非到了秦国,得到了李斯的信任,却遭到了李斯的嫉妒。韩非上书秦王:先进攻赵国和齐国,后进攻韩国。李斯便以此为借口,说韩非是韩国派来的奸细。秦王受蒙蔽,便把韩非治罪。韩非想向秦王解释,但无法得见,李斯则派人给韩非送去毒药,逼迫他自杀。后来秦王后悔,想要赦免,韩非却已经死了。

(10)、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根据《史记》中的记载,韩非无法在韩国施展他的抱负。他作为王族公子,愿意奉献一切,于是才有了出使秦国、死在他乡。

(11)、第二组包括《奸劫弑臣》《说疑》《爱臣》《八奸》《备内》五篇,重点分析了奸臣篡权的各种阴谋活动,还分析了宫廷内部潜藏的危险。

(12)、权写进了宪法,用国家根本大法来保护发明创造,也保护和激发了整个社会的创造热情,

(13)、    韓非子思想研究往往無法徹底擺脫「法」、「勢」、「術」、「性」、「德」、「道」這六項基本觀念。它們能夠為針對韓非子思想而展開的各類研究提供參考或藉助,甚或成為韓非學派諸多思想的出發點或歸本之處。某種意義上,它們就是將韓非子思想塑造成韓非子思想的關鍵所在。

(14)、其次,为讨论《解老》与《韩非子》其他各篇关系,提供了重要依据。针对《解老》与《韩非子》其他篇目之关系,学界多有争讼:不断有学者对该篇是否为韩非或韩非学派作品提出怀疑,同时又有诸多前贤将其作为韩非子思想的“哲学基础”在上述“德”论角度上,该篇于诸多层面,皆表现出有异《韩非子》其他篇目旨趣之处。譬如对官能思虑的吝惜,及其暗含的对君主介入具体事务的反感,与其他篇目反复强调之人君须亲自掌控具体权力(例如《二柄》以田常、子罕事例,强调君主须亲自掌控刑德之权等)并不全然一致。又如,“德”论养身眉寿的宗旨,与《显学》篇以为寿命无法受人掌控、养生之论实为狂语(“今或谓人曰:‘使子必智而寿’,则世必以为狂。夫智,性也;寿,命也。性命者,非所学于人也……”)、“重生之士”实为欺骗统治者之举等指摘正相冲突。更为重要的是,前述有德之“圣人”对万事万物所展现的博大仁慈,又与他篇反复指摘仁慈迂曲有害,惟有威势与严刑(如《五蠹》以“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事例,言“见爱而未必治,虽厚爱矣,奚遽不乱”等),以及将人民视作达成政治目的之工具(如《显学》谓“夫上陈良田大宅,设爵禄,所以易民死命也”;“索民之出死而重殉上事”等)方可致秩序与富强等鄙薄见解,更判若云泥。由此,今本《韩非子》中,并非仅有单面向的“法势术”结构;前述价值倾向上的歧出,正是前贤疑惑《解老》“真伪”的缘由。判断《解老》文献“真伪”、学派归属等问题,自需各方面证据的充分;而上述差异,即可作为其中一类可供参考的证据。

(15)、法家代表韩非子称其和儒家为“世之显学”,而儒家代表孟子也曾说“天下之言,不归杨(杨朱,道家代表人物)则归墨(墨子)”等语,证明了墨家思想曾经在中国的辉煌。

(16)、(3)(家国情怀)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以上学说的现实价值。(2分)

(17)、这句话的意思是,韩非喜欢研究法家的学术思想,他的观点源于黄帝和老子。他结合道家思想的精髓,探讨法家治国的道理。

(18)、本书是《读古人书》系列丛书之一。本丛书计划选取古代对历史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典籍,以选本的形式呈现每一种典籍所蕴含的思想智慧。第一批计划收入《韩非子》《孟子》《庄子》《吕氏春秋》和《战国策》等五种。

(19)、从《韩非子》思想到始皇“焚书”——分析《韩非子》思想中促成“焚书”的内容

(20)、韩非子的文章说理精密,文锋犀利,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切中要害。比如《亡征》一篇,分析国家可亡之道达47条之多,实属罕见。《难言》、《说难》二篇,无微不至地揣摩所说者的心理,以及如何趋避投合,周密细致,无以复加。

2、韩非子的思想主张意义

(1)、(2)根据材料指出美英两国对待“新技术”的不同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同态

(2)、是世界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它弘扬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的先进理

(3)、(1)根据材料指出“瓦特发明的蒸汽机”的优势。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引

(4)、第二步,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说:“孟文的犀利,庄文的恣肆,荀文的浑厚,韩文的峻峭,单拿文章来讲,实在各有千秋。”文中对应的分别是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

(5)、韩非子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约公元前281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

(6)、由工业来支配?是由第一次浪潮势力还是由第二次浪潮势力来统治?美国的未来基本上是

(7)、  (3)李增:《先秦法家哲学思想:先秦法家法理、政治、哲学》,台北:“国立编译馆”,2001年,第100-101页。

(8)、(2)根据材料概括韩非子的思想主张,该主张迎合了当时社会的哪一需求?(4分)

(9)、《韩非子》一书,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同时,也为以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

(10)、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

(11)、会;法家:“以法治国”等法治思想对于当今中国的法治建设具有借鉴意义。(2分,言

(12)、个现代化国家。这也就迫使整个世界追随着英国向现代化的方向前进,因此,我们从这个

(13)、针对其篇“德”论的探究,将为《韩非子》研究提供一个较为新颖的考察路径。在这一路径之上,不论是今本《韩非子》,还是被后人归为“道法家”“道术家”或“黄老学派”的各种文献,乃至于先秦时代身国治术的思想脉络内,还有诸多尚未受到关注的深层问题,等待读者的发掘。

(14)、拓展①孟子,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主张“仁政”“民贵君轻”,代表作《孟子》。

(15)、在中國的文化傳統中,法家思想研究,包括《韓非子》思想研究,有著曲折、艱難的歷程。在司馬談、司馬遷父子那裡,在劉向、劉歆父子以及後來的班彪、班固父子那裡,法家大體上還能得到一分為二的評價。西漢中期以後,講究親親尊尊、仁愛忠恕的儒家思想佔據了意識形態的主流地位,被認為是中國文化的代表者;而崇尚強勢、講求功利的法家思想在主流意識形態的視域中則淪落為受批判的對象。兩千年裡,法家人物被主流文化認為是宣導冷酷無情、斤斤計較、權謀詭道、為統治者獻媚的一群宵小,法家文章也成了學者羞於公開研讀的著作。不過,同樣在這兩千年裡,每逢亂世,每到需要富國強兵的時候,法家又總會被提起,法家著作又總會成為有識之士研讀並試圖從中得到啟示的重要資源。所以,從法家的角度看法家其實並沒有消失。特別是近代以來,中國受到外來侵略勢力的壓迫,法家富國強兵的思想不但重新引起重視,最令人稱奇的是它還一度被抬舉到主流意識形態的高度,受到極大的追捧。同樣是在近代,法家思想的研究還出現了新的情況。自從西方思想進入中國並為許多中國人所接受,從西方某些講求強力、專斷思想的角度對法家表示同情者有之,但更多的則是從民主自由人權的角度對法家展開批判,這些構成了法家研究的新的景象。而儒家對法家的批判與民主自由觀念對法家的批判雖不期而遇,但它們很快就匯合起來,於是法家思想就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猛烈攻擊。二十世紀的學者中,有很多是擁有儒家的知識背景或意義系統的,一提到法家,他們就會想起禮法之爭,就情不自禁地要與儒家作對比,認為禮是仁愛的,法是殘酷的;禮是有情有義的,法是無情無義的;禮是重義輕利的,法是重利輕義的;如此等等。學者中同樣有許多是接受了西方傳入的自由平等法治人權觀念的,他們很自然地要把法家與自由民主觀念相對比,而且他們把舶來的這些觀念說成是現代的,把法家的思想說成是古代的,甚至純然是反民主、反自由、反人權的,是不值得肯定的舊時代的糟粕。在許多人的觀念中,儒家思想和民主自由觀念奇妙地結合在一起,成為研究和評價法家思想的知識背景或者叫意義系統。

(16)、材料二明治维新后,日本推行了一系列发展工业的措施。1870年12月成立的工部省首

(17)、韩非子的文章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具有耐人寻味、警策世人的艺术风格。韩非著书之余时常登临的孤愤台尤存,位临棠溪岸边,原是一处高地,松柏银杏苍苍。之后,孤愤台渐渐之低小,乡民们平素叫“孤坟摊儿”,考古和被盗均未发现萌基,专家考证应为“孤愤”台,正好符合韩非“驱车劝谏韩王不用”而闭门著书的历史事实。

(18)、(2018级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方向研究生)

(19)、出了与隋唐以来地方权力逐渐削弱趋势的某种不协调。但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是适

(20)、总而言之,本丛书试图作为实际案例,展示我们对古代原典细读所应遵从的原则和方法的认识。

3、韩非子的思想主张的积极作用

(1)、《韩非子》,中华书局,高华平王齐洲张三夕译

(2)、  (5)冯友兰:《韩非解老>喻老>篇新释》,《北京大学学报》1961年第2期,第19-20页。

(3)、付它面临的美苏对抗的严重局面,也为了改变它在世界上霸权地位日益衰落的国际形象,

(4)、家”,指责中国已对全球与地区秩序、美国国家利益与价值观形成全面挑战。……中美关

(5)、君权为大,清除世袭贵族,韩非认为国家大权要集中在君主一人手里,君主必须有权有势,才能治理天下。

(6)、總之,二十世紀的中國,對於法家思想存在著兩種相反的態度,一方面,對於法家的同情仍然存在,從法家的角度看法家,從西方某些類似的主張強力的思想傳統看法家的做法仍然存在,不然就不會有從正面表現法家形象的那麼多作品在流傳;另一方面,學術界主流觀點仍然是儒家和民主自由觀念的頑強結合,這種混合的觀念似乎仍強有力地操控著評價法家思想的話語權。

(7)、韩非的这些思想主张对秦国的影响:当时的新兴封建地主阶级迫切要求,即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而韩非的这些思想主张刚好为他们提供了理论依据。秦始皇一统中国后,将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思想确立为治国思想,但秦朝刑法严酷,无异于助纣为虐,秦国最终灭亡。

(8)、他的这些论文在韩国不受重视,却传到当时的强国秦国,很受秦始皇的喜欢。秦始皇举兵攻韩国,韩国国王派遣韩非出使秦国求和,秦始皇留下他准备重用,当时任秦国丞相的李斯是韩非子的同学,深知韩非子的才能高过于他,出于嫉妒,于是向秦始皇进谗言诬陷他。秦始皇听信谗言,将韩非子投入监狱并毒死了他。

(9)、(答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重视科技创新,利用科技成果推动社会发展。(2

(10)、Mailservice@wanjuan.com.tw

(11)、主义工业的发展。为了加速工业化的进程,政府在1880年下令把官营企业转让给与政府有

(12)、战国时期,在古今问题上,法家是最特殊的一个思想流派,法家思想家以唯物主义的态度面对历史,主张变革。尽管他们后来陷入暴力决定一切的唯心主义暴力论,但进步意义不能被全部抹掉。韩非关注自己的时代问题,而关于韩非的研究,历来都是时代中的问题。韩非的语言观、邦国观、法术势一体的政治观,建立在他的世界观、历史观基础之上。他的道理观、人性观、古今观构成了他的政治哲学基础。韩非的“邦国意识”中以亲缘关系为论证视角,倡导中国式的国家意识即亲缘关系的家族政治实体,也为全球化视野下人类利益共同体的构建提供政治原则。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儒、法或者是其他诸子各家都不可独尊一家,有对立面存在才能够促使自身不断完善与进步。当时代的面貌焕然一新,看待传统文化应当具有历史和现实双重视角,以历史的视角解读,以现实的态度研究,去粗取精,从中找出对时代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的理论才是学术研究的正确方向。

(13)、(1)根据材料指出元朝行省制的特点及实施该制度的作用。(4分)

(14)、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

(15)、《韩非女性观研究》一文另辟蹊径,从女性视角研韩非思想,角度新颖,本文从《韩非子》一书中的女性形象、女性地位和价值以及形成背景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材料充分。但阅读过程中有一疑惑想向作者请教,文章第一部分的女性形象中写到的贵族女性和普通女性用了红颜祸水、争宠暗斗、莣顾礼法、愚昧自私这些词语作为概括,请问这些词语是指女性的共同特点还是对女性的分类,若是分类,那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16)、然韩非知说之难,为说难书甚具,终死于秦,不能自脱。

(17)、非乐。认为统治者欣赏音乐,占用了治理国家的时间,老百姓欣赏音乐也要占用劳动生产的时间,而且浪费资源,有碍天下进步,否定对音乐于人们的调节作用,因此要废除音乐。

(18)、到了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的权力很大,地方军政大权基本都掌握在行省手中,表现

(19)、(答案)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分)

(20)、互助、互爱的意思,强调对他人的尊重和友爱。“礼之用,和为贵”。儒家讲“和”、讲

4、韩非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相结合

(1)、“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对于商人在市场上储存的货物不征税,如果出现了滞销,政府则按照政策的规定进行征购,避免积压。

(2)、上述观点中,“伦理的正义”说论证最为薄弱的环节,盖仁、义、礼能够作为伦理的评价标准,它们的必要条件“德”却未必也要限于伦理的内部。“精气/精神”说的价值,在于看到“德”的保持有赖于“精”的积聚;其难点在于“积精为德”是否意味着“精”即等同于“德”:篇文云“精神乱则无德”,提及有“精”(亦即“精神乱”是有“精”而非精气/精神丧尽的状态)与“无德”两种状态同时成立的情况;故严格说来,“精”与“德”并不在处于相等的地位。“庆赏”说的难点,在于如何解释“蚤服,是谓重积德”,“民蕃息而畜积盛之谓有德”以及“精神不乱之谓有德”等诸多内容,也就是圣人依据道理养身,人民休养蕃息,如何与君主的“庆赏”相融。“本质属性”之说所面临的任务,是对何为“本质属性”作出明确界定,因为“本质”(essentia;或作substantia)是一个义项较为复杂的词汇,会带来种种可能的理解。例如,若“本质属性”意指构成某一类事物的判断依据或必要条件(如使人类成为人类)的话,那么篇文反复提及的“无德”与“失德”,是否意指其主体“内在本质”或“本质属性”的丧失?若如此,则“无德”的主体则因其本质属性的丧失,而成为另一种类的存在,与《解老》文本矛盾:《解老》称为“众人”的一类人,因“用神也躁”,“不知足”而“失德”,以至“疾婴内”、“祸薄外”,是否因其“失德”不再属于人类,而成为另一物种?答案当为否定的:他们仍属人类,仍需待以仁慈之心。若并非如此,则又与用“本质”来解释“德”相抵。而“人性之内的东西”一说的未尽之处,则是对“人性”的界定:人性是否指向人类天生禀赋层面?若是,则与篇文“凡德者,以无为集,以无欲成,以不思安,以不用固”似有不一致:对篇文而言,“德”存在由后天的专门修行而维持的路径若非,则亦需明确其涵义为何。

(3)、韩非的这些思想主张对秦国的影响:当时的新兴封建地主阶级迫切要求,即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而韩非的这些思想主张刚好为他们提供了理论依据。秦始皇一统中国后,将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思想确立为治国思想,但秦朝刑法严酷,无异于助纣为虐,秦国最终灭亡。

(4)、韩非的政治理想是建立一个统一的君主集权的封建国家,他面对战国末年新旧势力激烈斗争和诸侯割据的局面,总结了天子弱小而诸侯强大的历史教训,主张建立统一的君主集权的封建国家。在他的著作中,出现像“新圣”“严天子”“王资”“帝王之资”“兼天下”之类的词句就反映了他的这种愿望。

(5)、材料一元代以前各朝代的地方行政体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中央与地方行政区之

(6)、应当时形势的较为有效的措施。元代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政权,巩固地方统治成

(7)、《韩非子》文本所描写女性形象。这一部分将文本中所涉及的女性从社会地位上大致分为两类,贵族女性和普通女性。然后从文本出发,系统分析了不同阶级女性的特点。

(8)、    劉斯玄,亦名劉亮,八零後。二零一二年獲得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現居北京,在北京師範大學從事研究與教學工作。目前主要關注於先秦諸子思想研究。

(9)、韩桓惠王十九年(前253年),荀子离开稷下后,来到楚国,春申君任命其为兰陵令,继续受徒教学。在此前后,韩非投奔荀子门下,“学帝王之术”,同学者有李斯(秦朝丞相)等人。

(10)、非见韩之削弱,数以书谏韩王,韩王不能用。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修明其法制,执势以御其臣下,富国强兵而以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于功实之上。以为儒者用文乱法,而侠者以武犯禁。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今者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故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余万言。

(11)、视电力技术的应用。……而美国对新技术的态度则完全相反。美国在这一时期非常注重应

(12)、  (14)这恰与《老子》所言“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螝蠆虫蛇弗蠚,攫鸟猛兽弗扣,骨弱筋柔而捉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怒,精之至也”相符。此处所引老子版本,可参见《楚地出土战国简册(十四种)》上册,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180页;杨丙安著,杨雯整理《老子古本合校》,北京:中华书局,2014年,第240-242页。

(13)、多国家成为公众和社会珍视的价值和传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妥协被认为与西方社会的

(14)、(2分)人与人之间的仁爱相亲、社会和谐。(2分)

(15)、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促进了思想理性化;南京临时政府推行剪辫易服、禁缠

(16)、解析部分引导读者把握故事的语义指向,说明韩非使用故事的角度,将故事置于韩非的思想体系中进行定位;同时注意提供不同的观点,供读者思考。另外,在解析部分我们也试图尝试白话文文意留白的可能性。

(17)、(3)(唯物史观)上述材料中英、德、美三国的发展说明了什么?(2分)

(18)、韩非子提倡君权神授,自秦以后,中国历代封建专制主义极权统治的建立,韩非子的学说是颇有影响的。韩非子的文章说理精密,文锋犀利,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切中要害。比如《亡征》一篇,分析国家可亡之道达47条之多,实属罕见。《难言》、《说难》二篇,无微不至地揣摩所说者的心理,以及如何趋避投合,周密细致,无以复加。

(19)、韩非子的主要著作《韩非子》是先秦法家学说集大成者的著作。这部书现存五十五篇,约十余万言,大部分为韩非自己的作品。当时,在中国思想界以儒家、墨家为代表,崇尚“法先王”和“复古”,韩非子的法家学说坚决反对复古,主张因时制宜。韩非子攻击主张“仁爱”的儒家学说,主张法治,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四个政策。

(20)、  (8)陈奇猷:《韩非子新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370-371页。

5、韩非子的思想主张特点

(1)、总之,李瑾同学的这篇文章逻辑清晰,结构完整,附录丰富,材料运用分析得当。可能由于时间有限,文章多处文意较不贯通,几处句子句法不够完整。希望针相关问题进行斟酌修改、润色补充。

(2)、(答案)影响:使农业技术水平提高,为城市化提供物质保障;使产业结构和劳动力改变

(3)、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感到好奇,韩非这么有才华的一个人,为什么不知道避祸?他可以看清历史的走向,也能进行准确的分析,为什么还要去秦国送命?

(4)、形成。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是一个农业经济为主的社会,工业革命后,第第三产业迅速

(5)、而不再受制于大自然。……工业革命呢,还使英国走进了现代化的大门,使英国成为第一

(6)、2“在旁”,指俳优、侏儒等君主亲信侍从;3“父兄”,指君主的叔侄兄弟;4“养殃”,指有意讨好君主的人;5“民萌”,指私自散发公财取悦民众的臣下;6“流行”,指搜寻说客辩士收买人心,制造舆论的臣下;7“威强”,指豢养亡命之徒,带剑门客炫耀自己威风的臣下;8“四方”,指用国库财力结交大国培养个人势力的臣下。这些人都有良好的条件威胁国家安危,要像防贼一样防备他们。

(7)、我想,要回答這些問題,就應該對知識背景或意義系統中包含的事實判斷和價值判斷的關係加深理解。我們看前人研究中所表現出來的知識背景或意義系統,說起來是事實判斷,其實,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價值觀支配的。法家看法家與儒家看法家,觀點相反,但都是價值觀在起主導作用,它們在研究方法和結構上應該是一致的。用西方的民主自由觀念還是獨裁專制觀念情況相同。如果今天有人研究《韓非子》,聲稱自己壓根就不想從價值觀上做文章,只想把文獻讀懂弄通行不行?這當然沒有什麼不可以的。可是做起來,真的能完全擺脫價值觀的影響麼?真的能把研究變成純技術的工作麼?我想是不是可以這樣來理解。其持這種主張或態度的人或許可以做到不從以往的法家看法家、儒家看法家、自由民主觀念看法家的知識背景或意義系統來做研究,但擺脫這種知識背景或意義系統本身就有價值因素滲透在其中,就像無神論與有神論在本質上具有同一性一樣;其任何研究都離不開以往的資源,都要從以往的資源中獲取資料和方法,而以往的資源中,哪怕被認為是純粹的語言文字資料,其實也免不了會有價值觀的因素在其中,所以要想徹底擺脫價值觀的影響是不可能的;其徹底擺脫價值觀的影響是不可能的,這不等於說想要擺脫價值觀的影響與完全投身於價值觀的爭論是相同的。據我觀察,想要擺脫某種(些)價值觀(例如儒家、西方民主自由)引領的朋友中,有的又接受另外的價值觀(例如威權主義)的引領,有的則聲稱並竭力清除任何價值觀的影響可又不得不使用含有價值觀因素的歷史資料,這就是現實。

(8)、当代中国法律的诞生就是受到法家思想的影响,法家思想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道德方面的约束还是很强的,对现代法制的影响也很深远。

(9)、的不利局面;改变霸权地位日益衰落的国际形象。(2分)有利条件:中苏关系恶化。(2

(10)、劉亮二零零九年起關注法家思想,從那以來,研究興趣一直沒有離開過。眼前這部書稿,就是最近幾年的研究心得。本書的結構佈局較有新意,它不像以往的許多研究那樣,把《韓非子》做政治思想、法治思想、歷史思想、哲學思想等的理論分野,或者通過禮和法、德和刑、王和霸、道德和非道德、保守和進步、民主(民本)和專制、性善和性惡、唯心和唯物這樣的範疇來認識,而是選取書中的重要術語,從文獻研讀上做追本溯源式的考察。我覺得這樣做的好處,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擺脫過去的成見,有正本清源的意義,也體現了追求徹底性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11)、华启焜同学的论文主要从韩非子思想还原的角度来论述韩非子对墨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立意新颖,具有创新性。这篇论文紧跟诸子还原的热点问题,通过对韩非子生命状态中某些片段进行全息的透视和考证,用文本对读的方式,在墨子之“法”到韩非之“法”、墨家“尚同”转化为韩非“绝对君权”、墨家“实用主义”和韩非“非道德主义”这三个维度论述了韩非对墨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无论从行文还是学术方法上都是一篇优秀的文章,足可见华启焜同学学术功底之深厚。但文章在细节上还有一些值得考究和改进的地方,主要是在论文格式上,标点符号使用不当,一二级标题使用不太规范。所引材料详实但注释方式不太统建议都采用随文注的方式。此外文章中多处存在文意不通的问题。文章题目就存在定语中心语搭配不当的问题,建议改成“韩非子思想体系的综合建构——论《韩非子》对《墨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或者“墨学视域下的《韩非子》思想还原”。文章摘要和结语写作衔接不够连贯建议着重修改。而在内容上,这篇论文引证详实,但对具体问题论述还不够深入,建议增加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的比重。具体内容上也可做进一步细化,如还可以从韩非子思想对墨子任法赏刑观、物治主义这些角度对韩非子对墨子思想继承做多方面论述。在具体论述中也可以通过别家对墨子思想的接受,对该问题做更加综合深入的论述,使文章更加充实深刻。

(12)、(1)正经界。孟子说:“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钧,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

(13)、1865年的730万卢布增加到1876~1880年的4680万卢布。

(14)、(西北师范大学17级古代文学先秦两汉方向研究生)

(15)、韩非生活在战国末年,当时正是纵横家特别活跃的时期。《韩非子》无疑也受到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这表现在语言风格上,多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也表现在说理的方式上。

(16)、战国时期韩国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人,韩桓惠王之子,荀子学生,李斯同学,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

(17)、意义上,可以说是英国引领了当时世界的潮流,打开了现代世界的大门。

(18)、劉亮這部書稿應該屬於第三種情況,從中可以看出,他沒有站在法家立場來頌揚法家,也沒有使用儒家的或西方民主自由的價值觀來貶斥法家,他想從基礎做起,對文獻展開客觀的、正本清源的研讀。這樣做的初衷是好的,可以避開過去的許多成見,就像一張白紙,好寫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畫最新最美的圖畫,而且事實上也的確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當然,這樣做仍不能避免價值觀在起作用,因為我們引用的資料,很多仍是某種價值觀引領下的產物。這就需要我們邊引用,邊批判,考證的意義恰恰就在這裡。我覺得劉亮此書的意義就是一方面努力從價值觀糾紛中跳出來,從根本上解決文獻研讀的問題。而且要解決這樣的問題,就必須是邊引用邊批判。我們知道,任何研究都不可能排除主觀因素的干擾,不可能排除價值觀因素可能造成的誤導或遮蔽,正因為如此,我們才需要一邊尋找合適的材料,一邊又要對這些材料進行批判。只有這樣,我們的研究才會穩步地前進。

(19)、  (12)《解老》“凡德者……以不用固”内容蕴含的后天修行意义,中国政法大学王威威教授与笔者的面谈中曾有提及。谨致谢忱!

(20)、首先,这篇文章主题的选择,是我受《韩非》中的《喻老》篇里“王寿焚书”的寓言故事启发而决定的。这则寓言故事中体现的观念,与秦皇“焚书坑儒”的命令中所体现的观。念,有一定的关联之处。于是我决定探讨《韩非》作者对于文献载体与文献传承者的态度。我把从《韩非》中搜集的内容分为了两大类。一类是关于轻“诗”“书”的观点。一类是是“息文学”的观点。轻“诗”“书”的观念中又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通过“立法度量”的措施,使文献不记载如“宰予”、“六卿”“子胥”、“夫差”之类的“奸劫弑臣”,即不记载消极的历史事件。第二种是使文献不记载立下有关战功士兵的事迹,即不记载积极思维历史事件。最后一种是用寓言的形式,来表达文献典籍无用的观念。第二大类是《韩非》反对“文学”的存在,可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反对私学的发展,只允许“以吏为师”,让各级官吏来传授人们法家学说;第二个方面是反对提高“文学之士”的地位,否则百姓将效仿那些“文学之士”,这将不利于国民的“耕战”之业。本文从一个较为新颖的角度来看《韩非》中的某种观点,是其可取之处;但是文章对这种观念的源流与发展的分析还不充分,是最需要改进的地方。

(1)、韩非对《老子》的“德”也作了唯物主义的改造。德是事物内在的本质,事物内在的本质决定了事物的性质。在“道”和“德”的关系问题上,韩非主张“德”是“道”的功效。他说:“道有积而德有功,德者道之功。”道是根本的,德是道的功效,两者不能割裂。韩非对道和德的解释,涉及了一般和特殊这对哲学范畴,它标志着人们的抽象思维水平又有了飞跃,对客观规律性的认识更加深刻了。

(2)、其“庆赏”说。如陈奇猷2000年出版的《韩非子新校注》中,以《二柄》篇所谓“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的“刑德”之“德”释此篇“德”字,于是“执庆赏者为君主,故德是内;得庆赏者是臣民,故得是外”;“赏是君之德,但以功受赏则不感君之德,故曰上德不德。《有度》篇云:‘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游意于法之外是违法意向。意向游于法之外,神自随之,则神亦游于法之外。今者,以功受赏,无不劳而求得之意,故上德不德是神不淫于外也”

(3)、尚贤。墨子反对世袭制度,主张政治地位的获得必须要靠才能,没有才能不能做官。即使是农民与工匠,只要有才能,都可以推举出来做官。这种主张,反映了小生产者要求取得政治地位的思想。

(4)、材料二150多年前,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日本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日本

(5)、(西北师范大学18级古代文学文献学方向研究生)

(6)、墨家是中国东周时期的哲学派别,诸子百家之与孔子所代表的儒家、老子所代表的道家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三大哲学体系,墨家被古代大家认为是道家的分支,深受道家影响。

(7)、我从三个方面来考察韩非对墨家学说的继承:第一个是韩非对墨子之“法”的继承;第二个是如何从墨家的“尚同”转化为韩非的“绝对君权”的;第三个是从墨家的“实用主义”到韩非的“非道德主义”。经过最基本的文本比对研究,我对这三个方面作出了细致的分析,而这三个方面也正是韩非思想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要之,墨家思想相比于早期法家、儒、道对韩非思想影响的程度没有那么深,可它确是影响韩非子思想体系形成的不可或缺的一环,墨家思想帮助韩非打磨了其思想的不合理之处,为韩非子思想的政治实践提供了一种范式的参考意义,可以说墨家思想是韩非子思想还原的一个重要维度。

(8)、道理观。不得不承认中国古人非常善于使用形象思维。“道”本意指道路,当它被赋予规律、认识的意义后,它就变成了一个哲学上的命题,由此产生的辩论和争论也就更多地展开。儒家被奉为正典之前,“道”的认识论意义大于价值论意义。此后的“道”,也就具有了明确的价值导向意味。韩非所说的“道”是事物发生的根据,在他的眼里,只有具体的“物”才是有存在意义和认识价值的。韩非把“理”的焦点放到政治事务中,他否定了儒家的礼制,将“道”、“理”思维应用到现实主义的政治中。

(9)、材料一1765年,牛顿去世30多年后,一种全新的蒸汽机在瓦特的手中诞生了,瓦特发明

(10)、法》,促进政治民主化;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发展实业法令,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创办近

(11)、春秋时期的政治体制是宗法分封制,官僚系统基本由世卿世禄的贵族组成,君臣是有血缘关系的宗族,可以说,一国即一家,诸国一大家。在这样的统治体系下,社会的利益分配建立在宗族关系之上,贵族有封土,有私人军事力量,通过出任官员掌握议事议制的权力。在田氏代齐、戴氏取宋等历史事件中,篡位者均为公族之后。由此说来,贵族所分享的政治权力很强大,足以对王权形成制约。

(12)、刘亮,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学术思想史研究。

(13)、1“仁政”。孟子的主要政治主张是行“仁政”。他 把孔子的“德治”主张发展为“仁政”学说, 以宗法血缘道德释仁义,主张恢复井田制, 反对兼并战争。孟子的“仁政”要求广大平民生活能够稳定, 赋税徭役能够减轻,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孟子的“仁政”,就必须让百姓们得到实际的好处,能够生活的衣食无忧、幸福安宁。

(14)、  (15)郭沫若:《十批判书》,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年,第324页。

(15)、(2)根据材料分析美国政府政策的特点,并概括“新政”的主要措施。(4分)

(16)、韩非子(约公元前281——公元前233),又称韩非,战国末期韩国(今河南省新郑)人。思想家、哲学家、政论家,法家的代表人物。他是韩王室宗族,韩王歇的儿子。《史记》记载,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韩非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韩非子》一书中。

(17)、韩非的书传到秦国,秦王非常赞赏韩非的才华,他看到韩非的文章后说:“寡人若能见到此人,与他交游,便是死也没遗憾了。”韩王安三年(前235年),因秦国攻韩,韩王在危急关头召见韩非,与韩非谋划削弱秦国的实力。

(18)、相结合。(2分)影响:加速日本工业化的进程;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2分)

(19)、这篇文章的第一部分从文体研究的学术背景展开,论述了传统意义上的“说”体文,接着论述《韩非子》中说体文的特征。在文章的第二部分将《韩非子》中的“说”类文体分为两类,一是具有游说色彩的说理文,二是寓言故事汇总的故事集,并侧重对《说林》《储说》一类寓言故事专集的阐释,认为其作为“说”类文体,提出其文体意义主要体现在将传统的记言与叙事统一起来用于说理和对于故事文献的重视和对民间世俗故事的收集。总结认为《韩非子》中的“说”类文体虽具有故事素材资料汇编的性质,但并不是材料的简单堆积,不仅提高了故事素材的地位,而且重视对民间文献、世俗文献的存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20)、农业社会还是工业社会?北军的胜利,美国的工业化的大局已定。

(1)、不過,從二十世紀末二十一世紀初開始情況似乎悄然改變了。研究法家的學者,特別是青年學者漸漸多了起來,研究的視角也漸漸地超出了單純從法家看法家、從域外主張強勢政治的某些觀念看法家,或者從儒家看法家、從西方民主自由觀念看法家的藩籬,平心靜氣的研究越來越多,多角度寬視域的比較研究越來越多,研究的客觀性自然也就增強了。劉亮的書稿就是表現這個新的發展趨勢的成果中的一部。

(2)、(西北师范大学17级古代文学先秦两汉方向研究生)

(3)、本書在前賢觀點的基礎上,嘗試針對《韓非子》書中這六項觀念的涵義作出探研。在本書作者看來,這六項觀念皆視不同篇章的不同語境,而有不同的義項。前賢為它們概括出某種普遍適用的單一涵義,似不符合《韓非子》文本。進言之,以這些具備多重含義的基本觀念為材質所構建的《韓非子》思想結構,與其被認為如前賢所期許的那般條理整齊──譬如「人性」為諸如「法」、「勢」、「術」等現實觀點的出發點,「道」為其現實觀點提供著某種理論基礎,等等──不如說是充斥著內在衝撞、糾集著判若雲泥之價值觀的某種近乎「雜燴」般的存在。

(4)、本篇论文亮点颇多,选题新颖,文献翔实,引征恰当。逻辑严密,环环相扣,字句所出,皆有源可寻。但由于时间关系,论文在写作中仍有些小瑕疵,若能花笔墨对文末提到的《韩非子》“说”类文体之下众多的次生文体展开论述,定能使文章的结构更为完善。对文章摘要部分的语言应再加锤炼。

(5)、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法家韩非的著作总集。《韩非子》是在韩非子逝世后,后人辑集而成的。据《汉书·艺文志》著录《韩非子》五十五篇,《隋书·经籍志》著录二十卷,张守节《史记正义》引阮孝绪《七录》(或以为刘向《七录》)也说“《韩非子》二十卷。”篇数、卷数皆与今本相符,可见今本并无残缺。著作中许多当时的民间传说和寓言故事也成为成语典故的出处。《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著作,共二十卷。韩非(约公元前280~233年),后人称韩非子或韩子,战国时期韩国人,为韩国公子,与李斯同学于荀子,喜好刑名法术之学,为法家学派代表人物。全书由五十五篇独立的论文集辑而成,里面的典故大都出自韩非,除个别文章外,篇名均表示该文主旨。其学说的核心是以君主专制为基础的法、术、势结合思想,秉持进化论的历史观,主张极端的功利主义,认为人与人之间主要是利害关系而仁爱教化辅之,强调以法治国,以利用人,对秦汉以后中国封建社会制度的建立产生了重大影响。该书在先秦诸子中具有独特的风格,思想犀利,文字峭刻,逻辑严密,善用寓言,其寓言经整理之后又辑为各种寓言集,如《内外储说》、《说林》、《喻老》、《十过》等即是。史载,韩非口吃,不善言谈,长于著书,使秦之时,被同学李斯等谗言所害,入狱,后服毒自杀。司马迁说“韩非囚秦,《说难》、《孤愤》。”韩非虽口不善辩,然下笔汹涌,鞭辟入里;语言简洁,又不乏生动活泼之态。韩非寡言少语之际,遭同窗暗算之时,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对社会进行冷峻犀利的观察,个中滋味,岂足为外人道!观此书,明司马之意,知韩子之文,畅“无情”之法治,有所本矣!《韩非子》注本中,重要的有清王先慎的《韩非子集解》,近人梁启雄的《韩子浅解》,以及今人陈奇猷《韩非子集释》等。今据《四部丛刊》本整理。

(6)、(答案)地位:世界工厂;世界贸易中心。(2分)根本原因:英国率先开展并完成工业

(7)、第五组包括《显学》《忠孝》《饰邪》《问辩》四篇,主要批判了先秦诸子各家的学术主张,表达了加强思想控制的要求。

(8)、分)影响: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步入工业化强国之列,英国的霸主地

(9)、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思想体系,被称为法家之集大成者。

(10)、早的大变动引起更多的经济变化和社会变化,并影响了世界的更大一部分地区。法国革命

(11)、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经典力学体系。(2

(12)、(1)根据材料概括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的影响。(4分)

(13)、材料三特朗普政府的官方文献公开将中国定位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修正主义国

(14)、(3)上述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2分)

(15)、的蒸汽机不仅比原来的蒸汽机少用大量的煤,而且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创造的动力,

(16)、(答案)原因:德国发展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美国立法保护专利权,鼓励发明创造。

(17)、间空当过大的缺陷;适应了当时的形势,巩固了政权。(2分)

(18)、韩非在国家政体方面主张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国家,韩非子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思想,是封建专制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韩非还继承了荀子关于封建专制的一些思想,并进一步理论化和系统化,从而成为封建专制主义思想的倡导者。

(19)、以黄帝、伊尹、太公、辛甲、鬻子、老子、文子、列子、庄子、管子、鹖冠子等等为主要代表,主张“无为、璞朴、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等等。尤其重要的是,道家虽有经典著作,可思想并不圈囿(quānyòu)于著作之中。